《西江月 平山堂》

时间: 2025-01-11 11:52:20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是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

白话文翻译:

我三次路过平山堂,半生的时光就像弹指之间。
已经十年没见到那位老仙翁,墙壁上龙蛇般的书法在飞舞。
我想要吊唁那位写文章的太守,仍然吟唱着春风中的杨柳。
不要说万事都转瞬即逝,未转瞬时一切都是梦。

注释:

  • 平山堂:是一处风景名胜,常作为隐士或文人雅聚之所。
  • 老仙翁:指的是年长的隐士或高人,象征着智慧和超然的境界。
  • 弹指声中:形容时间的流逝极快。
  •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生动活泼,充满灵气。
  • :悼念,缅怀。
  • 太守:指地方官吏,此处指代一位有才华的文人。
  • 转头空:意指事物的变迁和无常。

典故解析:

  • 平山堂:历史上被视为文人雅集之地,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追求。
  • 杨柳春风:杨柳常与春天相联系,象征柔美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思想深邃,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西江月·平山堂》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平山堂》是苏轼在经历人生的洗礼与沉浮后,所表现出的豁达与洒脱。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他对老友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前两句“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令人深思。

“十年不见老仙翁”,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透过对老人的想象,反映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壁上龙蛇飞动”,则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书法的灵动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苏轼希望在缅怀老友的同时,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最后两句“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在未经历转变之前,生活似梦,启示人们珍惜当下,追求真实。

整首诗在情感上强烈而细腻,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过平山堂下”:回忆自己三次经过平山堂,暗示时间的流逝。
  • “半生弹指声中”:时间像弹指之间,强调人生的短暂。
  • “十年不见老仙翁”:表达对老友的思念,十年未见,感慨万千。
  • “壁上龙蛇飞动”:墙壁上的书法生动,象征艺术的力量。
  • “欲吊文章太守”:想要缅怀老友,表达对其才华的敬仰。
  • “仍歌杨柳春风”:在怀念中仍然歌唱春天的生机,体现乐观态度。
  • “休言万事转头空”:否定了事物的虚无,强调现实的意义。
  • “未转头时皆是梦”:在未经历变化时,生活如梦,警示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蛇飞动”,形象生动地描绘书法的灵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提到“未转头”,强调时间和人生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山堂:象征文人雅集,隐士生活。
  • 老仙翁:象征智慧与长寿的理想人物。
  • 龙蛇:象征书法的生动与灵气。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平山堂”是指什么?

    • A. 一处风景名胜
    • B. 一座庙宇
    • C. 一座高山
    • D. 一条河流
  2. 填空题:诗中的“十年不见老仙翁”表现了对___的思念。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龙蛇飞动”是形容书法的生动与灵气。 (对/错)

答案:

  1. A
  2. 老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西江月·平山堂》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狂放,而苏轼则在豪放中夹杂了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发展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