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咏史》

时间: 2025-01-26 02:13:35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白话文翻译:

孔子忧虑世事,接舆则显得狂妄,臧谷虽有不同的遭遇,最终都没能逃脱死亡的结局。吴国的客人随意吟唱豪杰的诗篇,桓侯最初也只是戏笑越国的人的言辞。名声虽高,能不朽又有什么用呢?每天饮酒消遣,倒也不失为一种良策。独自合上陈旧的书卷,感怀往日的兴废,窗前的山雨在夜晚如潮水般涌动。

注释:

  • 仲尼:指孔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接舆:古代隐士,以狂妄不羁著称。
  • 臧谷:古代的贤士,虽然有名,但最终也未能善终。
  • 吴客:指来自吴国的客人,这里用以指代那些吟咏豪杰的人。
  • 桓侯:指春秋时期的桓公,最初对越人持有轻视态度。
  • 日饮:意指每天饮酒,表达一种消遣生活的态度。
  • 陈编:指旧书籍,象征着历史和过往的记忆。
  • 兴废:指兴盛与衰败,暗指历史的无常。

典故解析:

  • 仲尼忧世:表明孔子对当时社会的忧虑,这在《论语》中有多次体现。
  • 接舆狂:接舆是一个历史人物,因其狂妄而被后世所传颂,代表了对现实的不满。
  • 桓侯初笑越人方: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说明当时对越国的不屑一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和仲,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书、画等,风格豪放、清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其人生的低谷期。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刘道原咏史》是一首关于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之作。诗中开头提到孔子的忧虑与接舆的狂妄,反映出历史人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接着,诗人引入吴国客人的豪杰赋,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追捧与讽刺,似乎在嘲笑这种追求短暂名声的行为。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兴废的感慨,借助窗前的山雨,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沉思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的描绘,引起读者对名利与生命意义的思考。苏轼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时局中的敏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尼忧世接舆狂:孔子的忧虑与接舆的狂妄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对社会现状的不同态度。
  2. 臧谷虽殊竟两亡:无论境遇如何,最终都难逃死亡,暗示历史的无情。
  3. 吴客漫陈豪士赋:吴国的客人随意地吟唱豪杰的诗篇,表现出对浮华名利的嘲讽。
  4. 桓侯初笑越人方:桓侯对越国人的轻视,反映出当时对不同国家的偏见与看法。
  5. 名高不朽终安用:即使名声再高,也无法免于时间的消逝。
  6. 日饮无何计亦良:以饮酒消遣生活,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
  7. 独掩陈编吊兴废:合上旧书,感慨历史的兴衰,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伤。
  8. 窗前山雨夜浪浪:窗外的山雨声如潮,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沉思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名人与无名之人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窗前的山雨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思考的深邃。
  • 拟人:山雨的声响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探讨,反映了苏轼对名利、死亡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仲尼:象征仁义与智慧的化身。
  • 接舆:代表隐士与反叛者的形象。
  • 山雨:象征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仲尼忧世”中的“仲尼”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庄子
  2. 诗中提到的“吴客”主要指什么?

    • A) 文人
    • B) 武士
    • C) 商人
    • D) 诗人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历史的冷静思考
    • C) 对爱情的怀念
    • D)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孔子
  2. D) 诗人
  3. B) 对历史的冷静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历史变迁带来的感慨,诗中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伤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共鸣。
  • 李白的《将进酒》:围绕人生短暂与及时行乐,表达对名利的轻视,虽主题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