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时间: 2025-01-11 14:01:36意思解释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原文展示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白话文翻译
霜雪已过,长淮的宽阔也已失去。
只在空中听那潺潺的清水声。
美人依旧在唱《醉翁亭记》,四十三年来如电般闪过。
草尖上的秋露流淌如珠,
三五的姑娘们盈盈而立,仿佛仍是二八的年华。
我和你都是识翁的人,
唯有西湖的水面下映出明月。
注释
- 霜馀:霜雪过去之后,指秋冬交替时节。
- 长淮:长淮河,指宽阔的江河,寓意辽阔的境地。
- 潺潺:形容水流声,轻柔而连续的声音。
-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特指会唱歌的女子。
- 醉翁词:指的是《醉翁亭记》,由欧阳修所作。
- 四十三年如电抹:形容岁月飞逝,转瞬即逝的感慨。
- 草头秋露:指秋天清晨草尖上的露珠。
- 盈盈:形容女子的姿态轻盈而美好。
- 二八:指女子约二十岁的年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各具风格,深受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西湖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令》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往昔的怀念。开篇“霜馀已失长淮阔”,通过“霜”的意象,展现了季节的变化,恰如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以“潺潺”水声引入,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静悄而又无可奈何。紧接着的“佳人犹唱醉翁词”则通过佳人之歌唤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四十三年的光阴如电般消逝,令人感叹。
“草头秋露流珠滑”这一句,描绘了秋天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清新而美丽,仿佛是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而“三五盈盈还二八”则描绘了青春的姿态,体现出诗人对年轻时光的向往和怀念。最后,诗人以“惟有西湖波底月”结尾,月亮作为永恒的象征,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词运用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馀已失长淮阔:描绘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反映出生活的无常。
- 空听潺潺清颍咽:通过水声引发对往昔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佳人犹唱醉翁词:美人的歌声唤起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强调岁月的飞逝。
- 四十三年如电抹:形容岁月如光阴般短暂,令人感慨万千。
- 草头秋露流珠滑:细致描写秋天的美景,象征生命的美好瞬间。
- 三五盈盈还二八:强调青春的美丽与活力,表现出对年轻时光的眷恋。
- 与余同是识翁人:表明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强调共鸣。
- 惟有西湖波底月:月亮作为永恒的象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和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电,形象地传达了时间的迅速。
- 拟人:通过“佳人犹唱”,赋予静态的事物以生命。
- 对仗:如“草头秋露流珠滑”与“三五盈盈还二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时光的流逝,冬天的来临。
- 潺潺水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 佳人:代表美好和青春。
- 露珠:象征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 月亮:象征永恒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木兰花令》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B. 对友人的愤怒
- C. 对社会的批判
- D. 对爱情的渴望
-
“四十三年如电抹”中的“电”比喻指什么?
- A. 春天的雷电
- B. 迅速流逝的时间
- C. 人生的波折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注重饮酒作乐的豪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思念,情感更为沉重和忧伤。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