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万敏中之金陵》

时间: 2025-01-24 11:00:54

买舟又上金陵去,风物应怜庾信才。

旧燕能言王谢事,夕阳空照凤凰台。

江边商女犹教曲,店下吴姬正压醅。

紫府青府风雨近,莫因登眺久徘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万敏中之金陵
买舟又上金陵去,
风物应怜庾信才。
旧燕能言王谢事,
夕阳空照凤凰台。
江边商女犹教曲,
店下吴姬正压醅。
紫府青府风雨近,
莫因登眺久徘徊。

白话文翻译:

我又买舟前往金陵,
这地方的美景一定会让你想起庾信的才华。
旧日的燕子能说出王谢的往事,
夕阳映照着空旷的凤凰台。
江边的商女仍然在教人唱曲,
店下的吴姬正在压制酒醅。
紫府青府的风雨即将来临,
不要因为登高望远而耽误太久。

注释:

  • 买舟:指租船,古时江河交通多依靠船只。
  • 金陵:指南京,历史悠久的城市。
  • 庾信:庾信是南朝著名的诗人,其才华被广泛赞誉。
  • 旧燕:指燕子,象征着往事。
  • 王谢:王家与谢家的显赫世家,常被提及。
  • 凤凰台:金陵著名的景点,象征着美丽与辉煌。
  • 商女:指江边的歌女。
  • 吴姬:指吴地的女子,常与酒文化相连。
  • 紫府青府:比喻高贵的地方,指王公贵族的住所。
  • 压醅:指压制酒醅,酿造的过程。

典故解析:

  • 庾信才: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才华和作品至今仍被称道。
  • 王谢:王家与谢家在历史上均为著名的豪门,象征着繁华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淮,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擅长写景抒怀,其作品常展现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送别友人万敏中前往金陵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融入了对金陵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金陵的美景与人文情怀。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金陵的风光与历史,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惜别之情。首句“买舟又上金陵去”开篇直接,展现了行旅的状态,接下来的“风物应怜庾信才”,则将友人的才华与金陵的美景相联系,显示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诗中提到的“旧燕能言王谢事”,不仅让人想到历史的悠久,也引发对过往辉煌的感慨。夕阳照耀在凤凰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描写“江边商女犹教曲,店下吴姬正压醅”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诗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来回切换,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紫府青府风雨近,莫因登眺久徘徊”则提醒友人,未来的风雨不可预测,劝他不要因景而耽误行程,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关心与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买舟又上金陵去:诗人再次乘船前往金陵,表达了旅途的开始。
  2. 风物应怜庾信才:金陵的美景应当让人想起庾信的才华,突显金陵的文人气息。
  3. 旧燕能言王谢事:燕子能说往事,暗示着历史的悠久。
  4. 夕阳空照凤凰台:夕阳映照着凤凰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美感。
  5. 江边商女犹教曲:江边的歌女仍在唱歌,生活气息浓厚。
  6. 店下吴姬正压醅:吴地女子在酿酒,展现地方风情。
  7. 紫府青府风雨近:王公贵族的住所即将迎来风雨,暗示未来的不确定。
  8. 莫因登眺久徘徊:不应因景而耽误行程,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陵的风物比作庾信的才华,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紫府青府”,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展现了金陵的美丽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了一种惜别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陵: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庾信:代表才华与文人气质。
  • 燕子:象征着旧事与记忆。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惜别。
  • 商女、吴姬:代表生活的真实与烟火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买舟又上金陵去”中的“买舟”指什么?

    • A. 买船
    • B. 租船
    • C. 造船
    • D. 卖船
  2. “风物应怜庾信才”中的“庾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南朝
    • D. 明代
  3. “江边商女犹教曲”中“商女”指的是?

    • A. 商人之女
    • B. 唱歌的女子
    • C. 残疾女子
    • D. 富家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徐淮《送万敏中之金陵》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均展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但徐淮更侧重于人文景观的描绘,而李白则在自然与历史之间寻找更深的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