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松台清秋有感》

时间: 2025-01-24 11:00:57

欲浇磊砢惟凭酒,竹叶满樽翻绿波。

欹帽正当风力紧,吹箫无奈月明何。

高林红叶得霜醉,故国青山入梦多。

客子长怀有谁识,凭高一笑付清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松台清秋有感
徐淮 〔明代〕
欲浇磊砢惟凭酒,
竹叶满樽翻绿波。
欹帽正当风力紧,
吹箫无奈月明何。
高林红叶得霜醉,
故国青山入梦多。
客子长怀有谁识,
凭高一笑付清歌。

白话文翻译:

想要浇愁只能借酒,竹叶满樽翻动着绿波。
帽子倾斜正当风力猛烈,吹箫无奈映照着明月。
高林的红叶因霜而醉,故国的青山常常入梦。
远客心中长怀有谁能理解,
登高一笑将一切付于清歌。

注释:

  • 欲浇磊砢:想要浇愁,借酒来消愁。
  • 竹叶满樽:酒樽中竹叶满满,隐喻酒量丰富。
  • 欹帽:斜戴的帽子,显示诗人正处于风中。
  • 吹箫无奈月明何:吹箫时却无奈于明亮的月光,意味难以自持的情感。
  • 高林红叶得霜醉:高处的树林中红叶因霜而醉,表现自然的美丽。
  • 故国青山入梦多:故乡的青山常常在梦中出现,表现对家乡的思念。
  • 客子:远道而来的旅人,表述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淮,明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人生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在松台登高远眺,感受秋天的气息和对故国的思念,借酒浇愁,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登松台清秋有感》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欲浇磊砢惟凭酒”引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借酒消愁成为一种寄托。接着描绘了竹叶和酒的映衬,展现出清秋的静谧与生动。

诗中“欹帽正当风力紧”展现了诗人身处自然环境中的感觉,风力的强劲与月光的明亮形成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后半部分“高林红叶得霜醉”描绘了自然的美丽,红叶在霜中更显得醉人,象征着生命的瞬间与美丽的易逝。

最后两句“客子长怀有谁识,凭高一笑付清歌”以孤独的旅人自问自答,表明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渴望,清歌成为释放情感的方式,传递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构思巧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浇磊砢惟凭酒:表达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2. 竹叶满樽翻绿波:描绘酒中竹叶的生动场景。
  3. 欹帽正当风力紧:细致描绘风中的情景。
  4. 吹箫无奈月明何:表达了对明月的无奈与情感的无法表达。
  5. 高林红叶得霜醉:通过红叶的描写传达自然的美。
  6. 故国青山入梦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7. 客子长怀有谁识:自问孤独的旅人是否有人理解他的情感。
  8. 凭高一笑付清歌:以笑对待人生,寄情于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消愁的工具,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欲浇磊砢惟凭酒,竹叶满樽翻绿波”,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人生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寄托与消愁,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
  2. 竹叶:代表自然的美,生动而清新。
  3. 高林红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转瞬即逝。
  4. 故国青山:象征思乡之情,深刻而真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浇磊砢惟凭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愤怒

  2. 谁是“客子”指代的人? A. 诗人
    B. 朋友
    C. 旅行者

  3. 诗中提到的“高林红叶”是指什么? A. 生命的美丽
    B. 朋友的相聚
    C. 乡愁

答案:1-B 2-C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徐淮的《登松台清秋有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在自然中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但徐淮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表现随性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