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边》

时间: 2025-01-11 07:57:26

按节巡南国,舟车昼夜行。

烧痕沿路断,水势到湖平。

景物新吟兴,琴书薄宦情。

怀中经术拙,何以济苍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巡边
作者: 卢祥 〔明代〕

按节巡南国,舟车昼夜行。
烧痕沿路断,水势到湖平。
景物新吟兴,琴书薄宦情。
怀中经术拙,何以济苍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方巡边的情景。作者在昼夜不停地乘舟行驶,沿途看见烧痕象征着战争的痕迹,水流悠然地流向平静的湖面。眼前的景物引发了新的吟咏的兴致,但琴书却淡薄了宦海的情感。作者感到自己所学的经术微薄,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苍生。

注释

  • 按节:按规定的节奏或步骤。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方。
  • 烧痕:指战争或火灾留下的痕迹。
  • 水势:水流的走向和形势。
  • 湖平:湖面平静,象征安宁。
  • 琴书:指文人所喜爱的琴声和书籍,寓意文人的生活。
  • 薄宦情:指在官场中的感情淡薄。
  • 经术:指儒家经典和学问。
  • 济苍生:帮助广大人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祥,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方巡边期间,作者可能在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后,思考国家与个人的责任,以及文人的使命感。

诗歌鉴赏

《巡边》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巡边的经历,展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舟车劳顿的旅程,显示出巡边的艰辛和紧迫感。而“烧痕沿路断,水势到湖平”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战争后的创伤与宁静的湖面之间的强烈对比,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接下来的“景物新吟兴,琴书薄宦情”中,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表现了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联“怀中经术拙,何以济苍生”则是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与无奈,体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文人情怀与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按节巡南国:按规定的节奏在南方巡逻,表明作者的职责与背景。
  • 舟车昼夜行:日夜不停的舟车行程,表现出巡边的艰辛。
  • 烧痕沿路断:沿途的烧痕表明曾经的战火,暗示战争的破坏。
  • 水势到湖平:水流最终归于平静的湖面,象征着希望与安宁。
  • 景物新吟兴:新的景物激发了诗人的吟咏灵感。
  • 琴书薄宦情:琴书的美好与官场的冷漠形成对照,显示出诗人对官场的失望。
  • 怀中经术拙:心中虽有经典,但能力不足,感到无力。
  • 何以济苍生: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渴望能帮助人民却又感到无能为力。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烧痕”与“湖平”的对比,突显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 象征:湖面象征着平静与安宁,烧痕则象征着战乱与痛苦。
  • 反问:结尾通过反问显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质疑与无奈。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巡边的经历,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文人的责任与能力的矛盾,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对自身无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烧痕:战争的痕迹,象征破坏与痛苦。
  • 湖平:宁静与和平的象征。
  • 琴书:文人生活的象征,代表文化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烧痕”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
    D. 学术

  2. 诗中“水势到湖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焦虑
    B. 安宁
    C. 绝望
    D. 快乐

  3. 作者在诗中对自身的能力感到怎样? A. 自信
    B. 无力
    C. 骄傲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黄鹤楼》崔颢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卢祥的《巡边》更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而王之涣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然而主题与情感表达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巡边》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