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情 红梅。用玉田韵》
时间: 2025-04-27 23:0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多春色,讶玉颜笑浅,暗窥篱密。
换了霓裳,不似罗浮旧相识。
薄醉朦胧未醒,疑夜雨小楼遥忆。
算九九匀遍胭脂,和露晓妆湿。
欹立。帽檐侧。似九英映人,趁迎朝日。
炼砂剩液。寒鹤低头啄苔碧。
应忆洗多渐减,仍冷抱冰魂如昔。
甚出塞声断续,坐闻怨笛。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已不多,看到美人的笑容如此浅淡,心中感到惊讶,暗自窥视篱笆内的情景。
换上了华丽的衣裳,却不再是以前熟悉的模样。
微微醉意朦胧未醒,仿佛在夜雨中遥想小楼的情景。
算来算去,胭脂已均匀涂抹,露水使晨妆变得湿润。
我倾斜着身体,帽檐斜侧,仿佛九位英美女子映照着我,趁着朝阳的照耀。
炼砂剩下的液体,寒鹤低下头啄食碧绿的苔藓。
想必我曾回忆的点滴已经渐渐减少,依然冷冷地抱着昔日的冰魂。
耳边隐隐传来边塞的声音,坐在这里听那怨笛的悲鸣。
注释:
- 玉颜:通常指美人的容颜。
- 霓裳:华丽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服装。
- 罗浮:指代美丽的地方,可能暗指某种理想的境地。
- 薄醉:微微醉意。
- 晓妆:早晨的妆饰。
- 九英:暗指九位美丽的女子,象征着众多的美丽。
- 炼砂剩液:比喻经过多次锤炼的物质,象征经历后的沉淀。
- 冰魂:指清冷的心情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茝,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她的创作多关注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并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映射个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红情 红梅》创作于清代,那时文学界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感悟。
诗歌鉴赏:
《红情 红梅》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春色的变化,借助美人的容颜与内心的感受,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变迁。开篇提到“无多春色”,似乎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一笑浅”则表达了对美丽的渴望与失落。诗人将自己置于幽静的环境中,透过篱笆窥视,仿佛在寻找过去的美好。
在对比中,诗人用“换了霓裳”与“罗浮旧相识”形成对比,暗示着曾经的美好与如今的陌生感。醉意未醒的状态,展现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惆怅,尤其是“疑夜雨小楼遥忆”,似乎在追忆一段难忘的往事。
随后,诗人从外在的描写转向内心的感受,通过“寒鹤低头啄苔碧”与“仍冷抱冰魂如昔”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冷清,既有对美景的描摹,也有对情感的深刻反思。最后的“怨笛”则象征了对失去的哀伤与不甘,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构建了一个情感丰富而又引人深思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多春色:春天的色彩已经不多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讶玉颜笑浅:惊讶于美人的笑容变得如此浅淡,体现了对美的感叹。
- 暗窥篱密:暗中观察篱笆后的情景,显现出内心的渴望与好奇。
- 换了霓裳:美人换上华丽的衣服,代表着外在的变化。
- 不似罗浮旧相识:与过去的熟悉感相比,如今却显得陌生。
- 薄醉朦胧未醒:微醉的状态让人感到朦胧,模糊了现实与回忆的界限。
- 疑夜雨小楼遥忆:在夜雨的回忆中,思绪飘向遥远的小楼。
- 算九九匀遍胭脂:细致地描绘着妆容的细腻与美丽。
- 和露晓妆湿:晨露使妆容变得湿润,象征着脆弱与短暂。
- 欹立:倾斜着站立,表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 帽檐侧:帽子斜侧,增添了一丝随意的美感。
- 似九英映人:如同九位美丽的女子映照在我身上,象征着对美的追求。
- 寒鹤低头啄苔碧:自然景象的描摹,带出了一种冷清的氛围。
- 应忆洗多渐减:回忆逐渐减少,内心的孤独感加深。
- 仍冷抱冰魂如昔:依然抱着昔日的冰冷心情,表明内心的坚持与悲伤。
- 甚出塞声断续:耳边隐隐传来边塞的声音,带来一种孤独的感受。
- 坐闻怨笛:坐在这里听那怨笛的声音,似乎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鹤低头啄苔碧”比喻孤独的心境。
- 拟人:将春色、妆容等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色的感慨与美人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美好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的时光。
- 玉颜:美丽的容颜,代表着青春与美丽。
- 霓裳:华丽的服饰,象征着外在的美丽与装饰。
- 冰魂:冷静的内心,象征着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寒鹤:自然界的象征,代表着高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无多春色”中,春色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活力 -
诗中“寒鹤低头啄苔碧”描绘的是? A. 美丽的景色
B. 孤独的心境
C. 春天的气息 -
“仍冷抱冰魂如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忘却过去
B. 坚持内心的冷静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茝的《红情 红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吴茝更注重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