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寺中所见四首》

时间: 2025-01-10 22:21:17

日出邻僧乞食,钟鸣老叟关门。

谁见春宵净境,娟娟霁月当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寺中所见四首 张耒 〔宋代〕

日出邻僧乞食,钟鸣老叟关门。 谁见春宵净境,娟娟霁月当轩。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时,邻近的僧人开始乞食,钟声响起,老者关上了门。 谁能见到春夜的清净境界,明亮的月光静静地照在窗前。

注释:

  • 日出:太阳升起。
  • 邻僧乞食:邻近的僧人开始乞讨食物。
  • 钟鸣:钟声响起。
  • 老叟关门:老年人关上了门。
  • 春宵净境:春夜的清净境界。
  • 娟娟霁月:明亮的月光。
  • 当轩:照在窗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描绘了寺中清晨的景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寺中静修时所作,通过观察寺中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寺中清晨的宁静景象。首句“日出邻僧乞食”,通过日出的自然现象和僧人乞食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寺中生活的朴素和宁静。次句“钟鸣老叟关门”,以钟声和老者关门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寺中的宁静氛围。后两句“谁见春宵净境,娟娟霁月当轩”,则通过明亮的月光,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耒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出邻僧乞食”:日出的自然现象和僧人乞食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寺中生活的朴素和宁静。
  • “钟鸣老叟关门”:钟声和老者关门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寺中的宁静氛围。
  • “谁见春宵净境”:提出问题,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 “娟娟霁月当轩”:明亮的月光照在窗前,象征着清净和超脱。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月光拟人化为“娟娟”,赋予其温柔和明亮的特质。
  • 对仗:前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寺中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出: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邻僧乞食:象征寺中生活的朴素和宁静。
  • 钟鸣: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寺中的宁静。
  • 老叟关门:象征寺中生活的日常和宁静。
  • 春宵净境:象征清净和超脱。
  • 娟娟霁月:象征明亮和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出邻僧乞食”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寺中清晨的宁静 B. 寺中僧人的日常活动 C. 寺中老者的关门动作 D. 寺中夜晚的清净境界

  2. 诗中“娟娟霁月当轩”中的“娟娟”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温柔 C. 清净 D. 超脱

  3.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日常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书寺中所见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张耒的诗更注重日常生活的朴素和宁静,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