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
凉生须鬓香生颊,沉麝龙涎却是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居人的午后,他用荷花的清水洗脸漱口,给自己带来了凉爽和芬芳;而村庄里则飘散着沉香和龙涎香的气味,显得格外宁静和美好。
注释:
- 浸得:浸泡得到。
- 荷花水:指荷花的水,荷花的清香。
- 洗面漱牙根:洗脸漱口。
- 凉生:凉爽的感觉。
- 须鬓:指胡须和两侧的鬓发。
- 香生颊:香气飘散在脸颊上。
- 沉麝龙涎:沉香、麝香和龙涎香,都是珍贵的香料。
- 却是村:指的是村庄。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沉麝龙涎”是古代珍贵香料的代表,沉香常用于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象征着富贵与高雅。而荷花则是清雅、高洁的象征,常常与隐逸、清闲的生活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于山中时,表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生活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隐逸文化的盛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通过荷花水的洗涤和芳香的描写,将自然的美好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中“浸得荷花水一盆”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荷花的清水带来了清凉的感觉,清香弥漫,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接着,诗人提到“沉麝龙涎却是村”,则将村庄的宁静与美好融入到诗中,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这种闲适不仅是对自然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浸得荷花水一盆:诗人用荷花的清水洗脸,展现了对自然的亲近。
- 将来洗面漱牙根:洗脸漱口的细节,体现出生活的细腻与讲究。
- 凉生须鬓香生颊:清凉的感觉和芳香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沉麝龙涎却是村:村庄里弥漫着香气,表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荷花水”比喻清新自然的生活。
- 拟人:香气“生”于脸颊,给人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清新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着清雅、高洁与宁静。
- 香气: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舒适。
- 水:象征着生命和清新,带来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荷花水”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清新
- C. 高洁
- D. 以上皆是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感受到凉爽?
- A. 乘风
- B. 荷花水
- C. 树荫
- D. 田野
-
诗中提到的香料有哪些?
- A. 沉香
- B. 麝香
- C. 龙涎香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隐逸生活和自然的美好,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体验,而陶渊明则通过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展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