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陂子迳》
时间: 2025-01-27 05:0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陂子迳》
作者:杨万里〔宋代〕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
人言个是陂子迳。
猿藤迳里无居民,
陂子迳里无行人。
冷风萧萧日杲杲,
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
今此一鸟亦不喧。
树无红果草无蕊,
縰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
一迳缘空劣容脚。
溪声千仞撼林岳,
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迳更长,
陂子迳荒未是荒。
蒋家三迳未入手,
岭南三迳先断肠。
白话文翻译:
翻过一座山岭,又翻过另一座山岭,这里像在高处俯瞰,那里像在井底,
人们说这是陂子迳。
猿藤的道路上没有人居住,
陂子迳上没有行人。
凉风萧萧,阳光明亮,
露水湿润着半青半黄的草。
前几日猿藤上还有猿,
如今连一只鸟也不再鸣叫。
树上没有红果,草地上没有花蕊,
猿鸟还有什么可以吃的呢?
两山如同墙壁,岸边如同削平,
这条小路徒然让人觉得脚步艰难。
溪水的声音千仞般震撼着林岳,
崖石欲崩,人也感觉快要摔落。
未来的长峰小路更加漫长,
陂子迳虽然荒凉,但并非真正荒芜。
蒋家三迳尚未到手,
岭南三迳已令我断肠。
注释:
- 陂子迳:陂子是水田的意思,迳是小路,指的是通往田间的小路。
- 猿藤:猿猴栖息的藤蔓,象征着自然的静谧与孤独。
- 杲杲:形容阳光明亮。
- 千仞:形容溪水的深度,千仞表示非常高的地方,给人以震撼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冷漠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入陂子迳》通过描绘陂子迳的荒凉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情冷落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下一岭,上一岭”的描写,展现了山路的崎岖和艰辛,给人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无居民”“无行人”的描写,凸显出这条小路的荒凉与孤寂,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诗人用“冷风萧萧日杲杲”展现出自然的清新和宁静,然而随着对猿鸟缺乏的观察,反映出一种生机的消失。整体上,诗中充满了一种对自然的眷恋与感伤。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溪声千仞撼林岳”和“崖石欲崩人欲落”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身处其间的渺小,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最后两句“来日长峰迳更长,陂子迳荒未是荒”,表达了尽管路途遥远且荒凉,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一岭,上一岭:形容山路的崎岖,暗示旅途的艰难。
- 上如登天下如井:比喻高处与低处的对比,体现了人的无奈与孤独。
- 人言个是陂子迳:引出主题,表明这条小路的名称。
- 猿藤迳里无居民:显现出小路的荒凉。
- 冷风萧萧日杲杲: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
- 露湿半青半黄草:描绘草地的湿润,增加景物的细腻感。
- 前日猿藤犹有猿:对比过去与现在,暗示生机的消逝。
- 今此一鸟亦不喧:寂静无声,表现孤独。
- 树无红果草无蕊:象征生命的匮乏。
- 縰有猿鸟将何餐:表达自然的凋零。
- 两山如壁岸如削:描绘山峦的险峻。
- 一迳缘空劣容脚:路途艰辛,令人疲惫。
- 溪声千仞撼林岳:溪水声响,震撼了山岳。
- 崖石欲崩人欲落:描绘危险的处境,增添紧张感。
- 来日长峰迳更长:预示未来的路途更加漫长。
- 陂子迳荒未是荒:虽荒凉,但暗含希望。
- 蒋家三迳未入手: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岭南三迳先断肠:对失去的深切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上如登天下如井”,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如“冷风萧萧日杲杲”,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溪声千仞撼林岳”,赋予自然以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藤:象征自然的幽静和生命的生机。
- 冷风:象征孤独和冷清。
- 溪水:象征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两山:象征险阻与高耸,反映了人面临的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入陂子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陂子迳”指的是什么?
A. 水田的小路
B. 山间的溪流
C. 人居的村庄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惆怅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入陂子迳》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荒凉,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曹文轩《诗词赏析》
- 朱自华《杨万里研究》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