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雪意娇春
雪意娇春,腊前妆点春风面。
粉痕冰片。一笑重相见。
倚竹偎松,谁道罗浮远。
寒更转。楚骚为伴。
韵绕香篝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雪意,仿佛在腊月前为春风的面容妆点了一番。脸上带着粉痕,像冰片般晶莹,微笑着再次相见。倚靠在竹子旁,依偎在松树下,谁还会说罗浮山那么遥远呢?寒冷的夜晚渐渐过去,楚国的骚曲伴随着我,韵律在温暖的香篝旁萦绕。
注释:
- 雪意娇春:雪的柔美与春天的气息交织,表现出春天的温暖和雪的清丽。
- 腊前:腊月,即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这里指冬季即将结束。
- 粉痕冰片:形容雪花的洁白和如粉彩般的美丽。
- 倚竹偎松:形象地描绘了词人靠在竹子和松树旁,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隐士居住的地方,象征远离世俗。
- 寒更转:夜晚的寒冷逐渐过去,转向春暖花开的时节。
- 楚骚:楚辞,指古代楚国的诗歌,富有韵味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应次蘧是宋代的一位词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其词作流传于世。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春季,表现了词人在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之际的感受。通过描写雪的柔美和春风的温暖,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精致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雪的清丽。开头两句“雪意娇春,腊前妆点春风面”便以春天的生机和冬天的残留相结合,展现出冬去春来的美好过渡。接着“粉痕冰片”不仅描绘了雪花的晶莹剔透,还隐喻了美人的娇羞和温柔。倚靠在竹子和松树旁,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恬静,似乎在倾诉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寒更转,楚骚为伴”一句,以音律的美感和冬夜的寒冷对比,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温暖与宁静。最后一句“韵绕香篝暖”则将整个词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温暖人心的诗意陪伴。这种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得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意娇春:雪的美丽与春天的温暖相互交融。
- 腊前妆点春风面:在腊月前,雪花为春天的面容增添了妆点。
- 粉痕冰片:雪花如同粉彩,晶莹剔透。
- 一笑重相见:与春天再次相见,带着微笑。
- 倚竹偎松:依靠自然的竹子和松树,表现出一种倦怠。
- 谁道罗浮远:谁会说罗浮山那么遥远呢?表达一种无所畏惧的心态。
- 寒更转:寒冷的夜晚逐渐过去。
- 楚骚为伴:楚辞的韵律伴随着我。
- 韵绕香篝暖:韵律在温暖的篝火旁回旋。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意象和情感,如“粉痕冰片”形象地描绘了雪的美丽。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心情。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美丽与柔情。
- 春:象征希望、温暖与生机。
- 竹、松:象征坚韧、长青与自然的宁静。
- 罗浮:隐士和世外桃源的象征,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楚骚:代表古代文化与优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美好
- C. 诗人的孤独
-
“倚竹偎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悠闲
- C. 怨恨
-
“寒更转”指的是?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结束
- C. 夜晚的寒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秦观《虞美人·听雨》
诗词对比: 可以将应次蘧的《点绛唇·雪意娇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前者侧重春天的温暖和雪的柔美,后者则侧重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