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三 秋海棠
作者: 尤侗 〔明代〕
空谷佳人,淡红衫子天然艳。
风清露浅。脉脉凝啼眼。
恰似伤秋,倚徙湖山遍。
怜谁伴。重帘不捲。
有个人肠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在空谷中独自一人的美丽女子,淡红色的衣衫让她显得格外艳丽。微风轻拂,露水不深,她的眼中流露出哀伤与怨怼。她恰似那受伤的秋天,倚靠在湖山之间,满眼孤寂。她在怜惜谁的陪伴,却又无奈重帘不卷,只有她一人感到肠断心碎。
注释
- 空谷佳人:指的是在空旷山谷中独自的美丽女子,形象孤独而美丽。
- 淡红衫子:形容女子的衣服颜色,淡红色自然清新,衬托她的美丽。
- 脉脉凝啼眼:形容眼神中流露出的情感,似含着泪水,流露出深沉的情思。
- 倚徙湖山遍:表示她靠在湖山之间,四周景色如画,增添了她的孤独感。
- 重帘不捲:重帘指的是窗帘,未卷起,意味着封闭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风景和抒情,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的背景可能与秋天的景色以及个人的孤独感有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 其三 秋海棠》在艺术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词中以美丽的女子作为主角,巧妙地将她的身影与秋天的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女子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内心深藏的情感。特别是“脉脉凝啼眼”一句,深刻传达了她的情感波动,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整首词采用了丰富的意象,空谷、淡红、清风、露水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哀愁的画面。通过对美丽与孤独的对比,诗人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那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令人不禁感慨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短暂。重帘不卷的意象更是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情感,表达出一种无奈与绝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谷佳人,淡红衫子天然艳。
描述了在空谷中美丽的女子,强调她的自然之美。 -
风清露浅。脉脉凝啼眼。
描绘了清风和细雨的环境,女子的眼神流露出情感的深邃。 -
恰似伤秋,倚徙湖山遍。
将女子的孤独感与秋天的伤感相提并论,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怜谁伴。重帘不捲。
她在怜惜谁的陪伴,却又因为重帘未卷而显得孤独无助。 -
有个人肠断。
直接表达出她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情感至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女子比作秋天,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对仗:词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与美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孤独心情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海棠: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空谷:代表孤独与宁静,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 淡红衫:象征青春与美丽,增强了女子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脉脉凝啼眼”中的“脉脉”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
词中提到的“重帘不捲”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欢聚
C. 忘却
答案
- C. 明代
- B. 伤感
- A.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情感细腻而深刻。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孤独与美丽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尤侗的词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苏轼则更强调个人对自然的哲思。
-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词,李清照的《声声慢》与《点绛唇》的情感基调相似,但李清照更倾向于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尤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