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戏呈谟老禅师》
时间: 2025-01-27 03:3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髭病起若相侵,销尽平生未了心。
一事关身俱是梦,万缘弹指已非今。
月林清影元无定,山路幽香不可寻。
唤取汤休共清夜,静听帘雨写鸣琴。
白话文翻译:
霜白的胡须因病而起,仿佛在互相侵蚀,
我此生所未了的心事也随之消散。
所有与我身心相关的事情,都是梦幻,
万千缘分如弹指间已不再是如今。
月下的树林清影本来没有定数,
山间的幽香也是难以寻觅。
请叫来药汤,别再谈论清夜,
静静地听着帘外雨声弹奏着琴音。
注释:
- 霜髭:形容白色胡须,暗指年老或疾病。
- 未了心:未能解决的心事或烦恼。
- 一事关身:所有事情都与自己的身体或生活有关。
- 弹指:比喻极短的时间。
- 月林清影:月光照耀下的树林,清影摇曳。
- 山路幽香:山间小路的幽香,指代自然的美好。
- 汤休:这里指药汤,象征治疗的希望。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健康衰退的感慨。在古代诗词中,常有以月、山、雨等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情感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弥逊生病后,借此表达对生命、健康、时间流逝的思考,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李弥逊对健康危机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以“霜髭病起若相侵”点明了诗人饱受疾病折磨的现实,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衰老的到来。接下来的“销尽平生未了心”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未能解开的情感结,暗示着人生的种种遗憾与未竟之事。
在对梦境的描绘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一事关身俱是梦”,强调了人世间的浮华与短暂。诗中“万缘弹指已非今”的句子,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令人感到无力与惋惜。
随着意象的转变,“月林清影元无定,山路幽香不可寻”,诗人仿佛转向了自然的怀抱,试图在自然景色中寻找慰藉,但却又感到自然之美的不可捉摸。最后两句“唤取汤休共清夜,静听帘雨写鸣琴”,则是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从容与接纳。
整首诗在极具个人色彩的叙述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哲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以及在病痛与孤独中追寻内心平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髭病起若相侵”:生病导致白发增多,象征衰老与无奈。
- “销尽平生未了心”:心底的烦恼与未解之事在病痛中消散。
- “一事关身俱是梦”:与自己相关的万事万物皆如梦幻般虚无。
- “万缘弹指已非今”:时间如弹指般迅速,所有缘分已不再。
- “月林清影元无定”:月光下的树影,象征事物的变化无常。
- “山路幽香不可寻”:自然美好,但难以真实捕捉。
- “唤取汤休共清夜”:请求药汤,意在治愈身心。
- “静听帘雨写鸣琴”:静心聆听雨声,象征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与梦境相提并论,表达对人生虚幻的感慨。
- 拟人:月林清影和山路的幽香被赋予了生命,增强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有较强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以病痛为切入点,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寂寞,同时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与疾病时的沉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霜髭:象征衰老、人生的无常。
- 月林:象征宁静和孤独,映射内心的渴望。
- 山路幽香:自然的美好,反衬人世的复杂与难寻。
- 帘雨:象征外界环境的影响,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销尽平生未了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未解心事的无奈
c) 对爱情的向往
d) 对自然的赞美 -
“月林清影元无定”的意思是什么?
a) 月光下的影子不稳定
b) 月亮永远不会消失
c) 自然景色是永恒的
d) 月光下的树林很美
答案:
- b) 宋代
- b) 对未解心事的无奈
- a) 月光下的影子不稳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两首诗风格迥异,但都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李白的豪放与李弥逊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追求的是及时行乐,而后者则在病痛中思索人生的无常与安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