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学士兄筑室南山拒梗峰下,与西山相对。因生日,以词见意)》
时间: 2025-01-27 03:2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
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
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
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
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白话文翻译
这一条水流如同绳索,两座山峰像鸟的翅膀,绿色的田野犹如绣花一般美丽。
松树的庭院高耸入云,竹子的庄舍依偎在浪潮上,尽情地欣赏这溪水和山川的秀丽景色。
在水的南边和北边,竹筏和兰船,来往于月夜和花昼之间。
我问,人在天上哪里更好,寻找那大围小院的归处。
有人说拒梗山是个仙境,修成正果,丹鼎的寒光透出夜空。
请你唤来云英,炼成石髓,愿日月常久相伴。
请你带我前往朝元的真阙,羽翼轻盈,风速如骤。
此时望去,在小茅峰的顶上,云彩贯穿了斗星。
注释
- 拒梗:拒梗山,传说中的仙山,意喻人间的理想境地。
- 丹鼎:炼丹用的鼎,象征修道成仙的过程。
- 云英:传说中的仙女,象征美好与灵性。
- 朝元真阙:道教中指天庭的宫殿,意指追求高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词因作者生日而作,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永遇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其语言清丽,意境幽远,充分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风采。词的开头描绘了秀丽的自然景观,一水如绳,两山如翼,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水南水北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词中的“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一语,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李弥逊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理解。通过“唤取云英,炼成石髓”,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构建了一种理想的修仙世界。
整首词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乌托邦,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同时,词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描绘自然景色,水流与山峰相对,生动形象。
- “绿野如绣”:用“绣”比喻田野的美丽,展现自然的精致。
-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描写松树和竹子的居所,构建出一种清幽的生活场景。
- “问人间天上何处”: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探寻,蕴含哲理思考。
-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引入道教思想,表达对成仙理想的追求。
-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表现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水如绳”比喻水流的形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水南水北,竹舆兰棹”,增强了音韵美感。
- 夸张:如“丹鼎夜寒光透”,增强了意境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这首词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着自然的灵动。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代表着自然的庄严。
- 云英:象征美好与灵性,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永遇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人生的苦闷
- B) 自然景色与理想生活
- C) 战争的悲惨
-
词中提到的“拒梗”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仙山
- C) 一条河
-
诗中的“唤取云英”寓意是什么?
- A)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B) 追求财富
- C) 追求名利
答案:
- B) 自然景色与理想生活
- B) 仙山
- A)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永遇乐》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强调自然与理想境界,后者则关注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二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李弥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