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杂咏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43:38

顒顒集癯仙,娟娟罗静女。

孤标与秀色,悠然出不堵。

我来三二月,离立仅成伍。

及秋新梢敷,接叶庇风雨。

一日不可无,幸兹共寒暑。

高枝有垂实,鸣凤在何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居杂咏十首
——李弥逊

顒顒集癯仙,娟娟罗静女。
孤标与秀色,悠然出不堵。
我来三二月,离立仅成伍。
及秋新梢敷,接叶庇风雨。
一日不可无,幸兹共寒暑。
高枝有垂实,鸣凤在何许。

白话文翻译

诗的整体意思是:在这秋天的居所,我看见仙鹤聚集,轻柔的静女在罗衣之间穿行。它们独特的风采和秀丽的色彩,悠然自得地存在于此。我来到这里已经三两个月,孤立的身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圈子。随着秋天的新枝绽放,叶子可以为我遮挡风雨。每一天都不可或缺,庆幸我们能共同度过这寒暑。高高的树枝上结着果实,鸣凤又在何处呢?

注释

  • 顒顒:形容鸟类的聚集状态。
  • 癯仙:形容瘦削的仙鹤。
  • 娟娟:形容轻柔细腻的样子。
  • 罗静女:指穿着轻薄衣物的女子,意指优雅。
  • 孤标:独特的标志或风采。
  • 悠然:安闲自在的样子。
  • 离立仅成伍:离开原来的地方,形成一个小圈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诗多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天,诗人以个人的感受描绘秋天的景色,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描绘仙鹤和优雅女子的形象,传达了一种高洁的气质和自然的和谐美。诗人以“顒顒集癯仙”开篇,便引入了一幅清新的自然画面,仙鹤的聚集象征着纯净与高尚。接着“娟娟罗静女”则为诗增加了人文情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孤标与秀色,悠然出不堵”,展现了诗人对独特之美的追求与欣赏。这里的“孤标”象征着个体的独立与高远,而“秀色”则指代那份自然的美丽,二者的结合引发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深思。

“及秋新梢敷,接叶庇风雨”描绘了秋天树木的新生与坚韧,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在这里,诗人感受到在自然中生活的幸福,“一日不可无,幸兹共寒暑”则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和对陪伴的感激。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顒顒集癯仙”:诗人描绘仙鹤聚集的情景,展现出其清雅之美。
  • “娟娟罗静女”:静女的形象与仙鹤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优雅与安静。
  • “孤标与秀色”:强调独特的个性与自然的美。
  • “悠然出不堵”:表达诗人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
  • “我来三二月”:诗人自述在此地的时间,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
  • “离立仅成伍”:意指小圈子中的孤独与独特。
  • “及秋新梢敷”:描绘生命在秋季的新生。
  • “接叶庇风雨”:表现秋叶的保护作用,象征着温暖与关怀。
  • “一日不可无”:强调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
  • “幸兹共寒暑”:感恩与伴侣共同度过四季。
  • “高枝有垂实”: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鸣凤在何许”:引发对未来的思考,象征理想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癯仙”与“静女”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物象人化,增强诗歌的画面感。
  • 对仗:如“顒顒集癯仙,娟娟罗静女”展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鹤:象征纯洁、高尚的品德。
  • 静女:代表优雅与宁静。
  • 新梢:象征新的生命与希望。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考验。
  • 鸣凤:象征理想与追求,寓意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癯仙”指的是哪种动物? A. 仙鹤
    B. 燕子
    C. 鹰

  2. “孤标与秀色”的意思是?
    A. 代表独特的风采与美丽
    B. 形容人群的美感
    C. 表达孤独的心情

  3. “一日不可无,幸兹共寒暑”中的“寒暑”指的是什么?
    A. 四季更替
    B. 生活的艰辛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但李白的诗更具豪放与洒脱,而李弥逊则更侧重于细腻与柔和,表现出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