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昼高轩过,岩高得共攀。
虾须深梵阁,豹尾静尘军。
词吐三江水,胸开九梦山。
杯行不知夜,留月伴公还。
白话文翻译:
在清爽的白昼中,我从高雅的楼阁经过,山岩高耸,我与你攀登共赏。
虾须般的云影映照在深邃的梵阁,豹尾般的轻风静谧地扫过尘土。
我的词句如同三江奔流,胸中浩荡如同九梦的名山。
举杯畅饮,夜色不知何时已至,愿月光伴随你归去。
注释:
- 清昼:清爽的白天。
- 高轩:高雅的楼阁。
- 岩高:山岩高耸。
- 虾须:形容云影,像虾的须一样细长。
- 深梵阁:指深邃的佛教建筑,象征宁静。
- 豹尾:指细长的风,形容轻柔。
- 三江水:象征诗句的流畅和豪放。
- 九梦山:指胸襟开阔,意象丰富。
- 留月伴公还:愿月光相随,表示对友人的依恋与祝福。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虾须”和“豹尾”是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然景色的细腻与轻盈;“三江水”寓意诗歌的豪情与奔放,而“九梦山”则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与胸怀。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弥逊与王才元少师相见时,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与洒脱的生活态度,适逢清明佳节,正是游玩赏景的好时光。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两句“清昼高轩过,岩高得共攀”,描绘了一幅高山之巅的清新景象,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接下来的“虾须深梵阁,豹尾静尘军”,则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宁静的环境和轻柔的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词吐三江水,胸开九梦山”,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词句的自信和豪情,也体现了他心胸开阔、理想丰富的个性。而最后两句“杯行不知夜,留月伴公还”,在诗人醉饮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依依不舍之情,展现了浓厚的友情。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错出山水与情感,语言清新自然,结构严谨,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友人的感念,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情怀与气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昼高轩过:在清澈的白昼中,经过高雅的楼阁,暗示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岩高得共攀:山岩高耸,我们共同攀登,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意愿。
- 虾须深梵阁:云影如虾须般悬挂,映照在深邃的梵阁上,寓意自然的细腻。
- 豹尾静尘军:轻风如豹尾,静静扫过尘埃,体现环境的宁静。
- 词吐三江水:我的词句如同三江奔流,展现出诗人的豪放与自信。
- 胸开九梦山:胸怀开阔如九梦大山,象征理想与抱负。
- 杯行不知夜:举杯畅饮,夜色不知何时已至,流露出一种恣意的生活态度。
- 留月伴公还:希望月光相伴你归去,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例如“虾须”、“豹尾”的比喻生动形象,增强了自然景色的表现。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深厚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高轩:象征高雅、清新。
- 岩高:体现自然的壮美。
- 虾须、豹尾:细腻与轻盈的自然景观。
- 三江水:奔流不息,象征豪情。
- 九梦山:理想与抱负的象征。
- 月亮:友谊的陪伴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虾须”比喻什么? A. 高山
B. 云影
C. 月亮 -
“杯行不知夜”表达的情感是? A. 着急
B. 恣意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九梦山”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理想
C.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弥逊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作品更具豪放与哲理,而李弥逊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