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雪坡十忆》

时间: 2025-02-04 15:50:07

对床风雨饱曾听,听雪敲窗更自清。

旧日拥炉联句乐,而今欹枕打逢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中雪坡十忆
对床风雨饱曾听,
听雪敲窗更自清。
旧日拥炉联句乐,
而今欹枕打逢声。

白话文翻译:

在床上,一直听着外面的风雨声,
而如今听到雪花敲打窗户的声音,更是让人感到清新。
过去的日子里,围着炉火,大家一起吟诗作对,乐趣无穷,
而现在,却只能侧躺在枕头上,听着孤独的声音。

注释:

  • 对床:意指与朋友或爱人同床而卧,暗示亲密关系。
  • 饱曾听:已经习惯地听过风雨的声音。
  • 敲窗:形容雪花落在窗户上的声音,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拥炉:围着炉火,享受温暖。
  • 联句:指吟诗作对的活动。
  • 欹枕:侧身卧于枕头,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
  • 打逢声:指孤独环境中听到的声音,暗含一种失落感。

典故解析:

该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尤其是在寒冷天气中,围炉而坐,吟诗作乐是当时文人常见的活动,展示了一种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清新雅致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日雪天,诗人可能身处于一种孤独的环境中,回忆过去的热闹与快乐,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雪中雪坡十忆》是一首以雪为背景的抒情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孤独的感叹。诗的开头描绘了在床上静静聆听风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而当转到听雪敲窗时,声音的清脆与透彻又带来了新的感受,彰显了雪的纯洁与宁静。接下来的四句,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围炉共吟的快乐,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温暖和亲切。最后一句则以“欹枕打逢声”收尾,从温馨的回忆转向现实时的孤独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雪”“炉”“窗”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冬日的静谧场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温暖与孤独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蕴涵了人情的冷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对床风雨饱曾听:与人共处的环境,经历过风雨,暗示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2. 听雪敲窗更自清:雪的到来让人感受到宁静与清新,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平和。
    3. 旧日拥炉联句乐: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4. 而今欹枕打逢声:现状的孤独与失落,形成与过去欢声笑语的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突出情感的变化。
    2. 拟人:雪被拟人化为发出声音,增加了情感的细腻度。
    3. 意象:运用雪、炉火等意象,营造出温暖与孤独的双重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纯洁与宁静,同时也代表着孤独。
  • :代表温暖与团聚,暗示过去的快乐。
  • :象征外界的联系与内心的独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拥炉”指的是什么?

    • A. 取暖
    • B. 吃饭
    • C. 睡觉
    • D. 读书
  2. 诗中提到的“打逢声”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雪声
    • C. 雨声
    • D. 声乐
  3.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失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孤独与对过去的回忆。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恋。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勉的《雪中雪坡十忆》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更宏观地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