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珠桥见龙上天
升天旧说有神龙,
今睹蜿蜒在目中。
莫道已腾霄汉了,
愿施霖雨作年丰。
白话文翻译:
在宿珠桥上目睹龙升天的景象,古时传说中确有神龙飞升。如今我在眼前看见这条蜿蜒的龙,别以为它已经飞上高空,愿它能降下甘霖,带来丰收的年景。
注释:
- 升天:指飞升到空中,常与神话传说中的龙相关。
- 旧说:指古老的传说或流传下来的故事。
- 蜿蜒:形容龙的形态,像曲折的样子。
- 霄汉:指天空,特别是高远的天空。
- 施霖雨:愿意降下甘霖,意指带来丰沛的雨水,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 年丰:指丰收的年景。
典故解析:
“神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祥瑞之物,常常象征着权力和丰收。古代人们认为龙能带来雨水,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对龙有着崇高的敬仰与期待。诗中提到的“升天”与“腾霄汉”描绘了龙的神秘与威严,表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诗歌寄托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某个特定的时节,可能是在秋冬季节,农民对来年丰收的渴望和对降雨的期待交织而成,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宿珠桥见龙上天》通过对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盼。开篇以“升天旧说有神龙”引入,古代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着神秘与力量,紧接着“今睹蜿蜒在目中”,诗人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读者带入其所见的场景中,增强了诗歌的亲切感与代入感。接下来一句“莫道已腾霄汉了”则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思考,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轻易下结论,龙的存在并不局限于飞升的形态,而更在于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一句“愿施霖雨作年丰”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渴望。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升天旧说有神龙”:提及古老传说中的龙,暗示其神秘与重要性。
- “今睹蜿蜒在目中”:诗人亲眼目睹龙的身影,感受到其真实存在。
- “莫道已腾霄汉了”:提醒他人不要误解龙的状态,暗示其仍在地面。
- “愿施霖雨作年丰”:表达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比作自然的化身,象征着丰收和希望。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语气,令读者思考。
- 对仗:如“升天”与“腾霄汉”,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龙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依赖。
意象分析:
- 龙:象征力量和吉祥,代表着自然界的神秘力量。
- 雨:与丰收直接相关,象征着滋润与希望。
- 桥:作为观察的地点,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龙”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力量
C. 吉祥
D. 以上皆是 -
诗人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
A. 希望龙飞升
B. 希望降雨丰收
C. 希望长寿
D. 希望平安 -
诗中的“蜿蜒”指的是什么?
A. 龙的形态
B. 河流的形态
C. 云彩的形态
D. 风的形态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在欢乐中寄托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对比: 姚勉的《宿珠桥见龙上天》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姚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