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吟 其一》

时间: 2025-01-25 23:32:54

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白话文翻译:

在竹子旁边种兰花,兰花与竹子争辉。
竹子的影子渐渐淡薄,兰叶也开始萎黄。
万物都是类聚,为什么要彼此伤害呢?
我今天带着兰花离去,永远保留它在深林中的芬芳。

注释:

  • 种兰:种植兰花。
  • 竹边:竹子的旁边。
  • 争兰光:争夺兰花的光辉,指竹子与兰花的竞争。
  • 胡为:何以,为什么。
  • 相伤:互相伤害。
  • 抱兰去:带着兰花离开。
  • 深林香:深林中的香气,象征兰花的清香。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竹”和“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竹子象征坚韧和正直,而兰花则象征高洁和雅致。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思考和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道衡,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性。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表现了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知非吟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通过描绘兰花与竹子之间的竞争,诗人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的“物以类相合”一语,深刻揭示了生物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繁荣的道理,而“胡为反相伤”则表达了对生活中相互伤害现象的困惑与不解。

从情感上来看,诗人选择将兰花与竹子放在一起,既有美的享受,也有竞争的苦恼。最后,诗人选择带着兰花离去,表明了对纯洁、高尚的追求。诗中“永保深林香”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兰花香气的珍视,也隐含了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哲学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种兰近竹边:描绘出兰花和竹子相依相伴的自然景象。
  2. 竹与争兰光:表现竹子与兰花之间的竞争关系。
  3.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竹影的消退和兰叶的枯萎,象征着竞争带来的伤害。
  4.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发出对自然法则的疑问,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表达对兰花的珍视,选择带着美好离开。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与兰花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竹子和兰花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兰花与竹子的争斗,表达了对和谐关系的渴望与反思,强调了避免相互伤害、追求美好品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优雅的人格。
  • 竹子:象征坚韧与正直。
  • 深林香:象征纯净与持久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A) 玫瑰
    B) 兰花
    C) 菊花

  2. 诗人对竹子与兰花的关系持什么态度? A) 积极支持
    B) 怀疑和反思
    C) 无所谓

  3. “物以类相合”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物体相互吸引
    B) 物种相互结合
    C) 物以同类相聚

答案:

  1. B) 兰花
  2. B) 怀疑和反思
  3. C) 物以同类相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兰亭集序》王羲之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二者都涉及竹子,但《知非吟 其一》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而《竹里馆》则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道衡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