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洪泽湖》

时间: 2025-01-23 22:59:02

木叶洞庭下,秋涛洪泽回。

蛇龙今已放,璧马谩成灾。

苍莽空天合,沈吟晓望开。

防川有深戒,莫止岸加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叶洞庭下,秋涛洪泽回。
蛇龙今已放,璧马谩成灾。
苍莽空天合,沈吟晓望开。
防川有深戒,莫止岸加培。

白话文翻译:

在洞庭湖的树叶下,秋天的波涛在洪泽湖中回荡。
如今蛇龙放任自流,美好的马匹却成为了灾难。
苍茫的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晨曦中我静静地眺望。
防洪的措施要深切警惕,不要只在河岸上加固。

注释:

  • 木叶:树叶,指秋天落下的叶子。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
  • 秋涛:秋天的波涛,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蛇龙:比喻洪水或猛兽,可能指自然灾害。
  • 璧马:美好的马,象征着丰饶与安宁。
  • 苍莽:广阔无垠,形容自然景观。
  • 沈吟:沉思吟唱,表达诗人的心情。
  • 防川:防治水灾,河流的管理。
  • 深戒:深刻的警戒,提醒人们要有防范意识。
  • 岸加培:在河岸上加固堤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锴(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洪泽湖地区因水灾而受到影响,诗人在此背景下写下这首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切。

诗歌鉴赏:

《秋望洪泽湖》是一首描写秋天湖泊景色的诗,诗中自然景色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的“木叶洞庭下,秋涛洪泽回”,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湖水的波澜,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力量。接着“蛇龙今已放,璧马谩成灾”,诗人借用蛇龙与璧马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与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进一步的“苍莽空天合,沈吟晓望开”,则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防川有深戒,莫止岸加培”则是对防洪措施的警示,提醒人们在面对自然时需要保持警惕与谨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存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叶洞庭下,秋涛洪泽回。

    • 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树叶随风飘落,湖面波涛汹涌,暗示季节变化与自然的力量。
  2. 蛇龙今已放,璧马谩成灾。

    • 通过蛇龙的放任与璧马的灾难形成对比,揭示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
  3. 苍莽空天合,沈吟晓望开。

    • 表达了诗人在广阔的天地中沉思的情境,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命的思索。
  4. 防川有深戒,莫止岸加培。

    • 提醒人们要加强防洪措施,不能仅仅依靠表面的修缮,要有深远的防范意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喻为人类的情感冲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蛇龙”与“璧马”,“秋涛”与“洪泽”,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湖泊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警觉,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意象分析:

  • 木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秋涛:代表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抗拒的变迁。
  • 蛇龙:象征自然灾害,警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 璧马:代表生活的美好与安宁,然而又与灾难相对照,暗示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涛”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风
    • B. 秋天的波涛
    • C. 秋天的雨
  2. 诗人通过“蛇龙”与“璧马”的对比来表达什么?

    • A. 人类的希望
    • B. 自然的威胁
    • C. 生活的乐趣
  3. 最后一句中“莫止岸加培”是什么意思?

    • A. 不要停止修整河岸
    • B. 不要只在表面上做防洪
    • C. 停止所有的防洪措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描写山水壮丽与人生哲理的诗歌。
  • 《秋夕》:杜甫,表现秋天的孤寂与人生苦闷的诗篇。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庐山谣》,李锴的《秋望洪泽湖》在意象表现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李白的作品多表现壮丽山川与豪情,而李锴则更多地关注自然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反思,展现出一种对生命及环境的深刻思考。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锴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