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
时间: 2025-01-26 02:1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
昔忝玉麟招,主君解衣衣。
于时事会来,中原方鼎沸。
封侯命大谬,更仆谈未既。
俯仰四十年,岁月堪累欷。
多垒诸公辱,万灶大农费。
玁狁至于泾,颛臾近于费。
譬如寝积薪,徒幸火然未。
边人厌虏暴,别都尚王气。
管钥居守尊,衮钺宗臣贵。
呼吸草檄书,蒐拣拔茅汇。
粲粲玄英孙,鲁叟之所畏。
枚邹愿游梁,陈阮亦客魏。
非惟揖将军,抑可欢大尉。
杀羊必及斟,啖鹅肯移毅。
拙谋鄙画江,长策在耕渭。
驾驭雄狡服,拊摩军民慰。
要当扫旄头,宁论烂羊胃。
病翁越世久,嚼蜡淡无味。
胆薄怯观井,忧深遑恤纬。
临分执玉手,苦言君勿讳。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我曾受到玉麟的招揽,主君为我解开了衣服。那个时候,国家正面临动荡,中原大地的局势如同沸腾的鼎般不安。封侯的命令极其错误,我与他人谈论的事情至今未能结束。回首四十年,岁月让我倍感沉重。许多公卿都遭到了耻辱,农民的辛劳也被白白浪费。敌人逼近泾水,往日的安宁已近于消逝。就像是床上堆积的薪柴,火焰来临之前只是侥幸未燃。边疆的人们厌倦了敌人的侵扰,离都的王气仍在。掌管钥匙的权贵,宗室之人显得更为尊贵。呼吸之间写下的文书,搜集着对抗敌人的信息。光辉耀眼的英才,鲁国的老者对此深感畏惧。枚邹希望游历梁国,陈阮也成为魏国的客人。并非只是在向将军致敬,也能与大尉一同欢庆。杀羊时必然要斟酒,吃鹅肉时也应有决心。拙劣的谋划和粗糙的图画,长远的计策是在耕耘渭水。驾驭凶险的敌人,安抚军民的心情。要想扫除旄头之忧,何必去讨论烂羊的内脏。病重的老人已久,嚼蜡的滋味淡而无味。胆小的人害怕井边,忧虑深重却无暇顾及。临别时握住你的玉手,苦口婆心地劝你不要隐讳。
注释
- 玉麟:指的是高贵的象征,寓意受宠之人。
- 解衣衣:意指脱去衣物,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变化。
- 鼎沸:比喻局势混乱不安。
- 封侯:指授予封号和爵位,代表权力与荣耀。
- 玁狁:古代指北方的游牧民族,象征敌人。
- 边人:边疆的百姓。
- 草檄书:指用来发布命令的文书。
- 拊摩:安抚、抚慰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阮溪,宋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苍凉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失落。
创作背景:此诗是写给方蒙仲赴辟江图的送别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心,表达了作者对变化无常的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整首诗在语言上表现出一种古朴而严谨的风格,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诗中既有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开头,作者以“昔忝玉麟招”引出自己曾经受到的恩遇,接着通过“中原方鼎沸”描绘出动荡的政治局势,接连的比喻与对比使情感愈加浓厚。诗中通过对比个人的荣枯与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感。尤其是面对敌人入侵,边疆百姓的苦难,作者用“边人厌虏暴”来展现百姓的无奈和绝望。
在情感的表达上,作者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不乏对未来的惶恐与不安。诗的结尾部分以“临分执玉手,苦言君勿讳”点题,既是对友人的祝福,又是对时局的警惕,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忝玉麟招:曾经因受宠而被召,表露出对过往荣光的追忆。
- 主君解衣衣:表现出对主人的感激与忠诚。
- 中原方鼎沸:暗示国家动荡不安,民众苦难。
- 俯仰四十年:四十年的历史积淀,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譬如寝积薪”,形象地展示了潜在的危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深切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麟:象征高贵和恩宠,寓意对荣华的追忆。
- 鼎沸:代表动荡不安的局势,象征社会动乱。
- 边人:表现边疆人民的苦难,象征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方蒙仲赴辟江图》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刘克庄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玉麟”象征着什么?
- A. 荣华
- B. 贫贱
- C. 战争
- D. 忍耐
-
诗中“中原方鼎沸”指的是什么?
- A. 经济繁荣
- B. 国家动荡
- C. 文化交流
- D. 农业兴旺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陶渊明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而刘克庄则关注国家动荡,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