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和》

时间: 2025-01-11 08:38:22

少日父兄夸俊声,后来场屋擅文名。

锦橐久矣憎长吉,玉枕几于杀阿平。

底鸥材群及鱼队,化为虎落与蛇坑。

可怜彩翠矜毛羽,顾影无言只自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日父兄夸俊声,后来场屋擅文名。
锦橐久矣憎长吉,玉枕几于杀阿平。
底鸥材群及鱼队,化为虎落与蛇坑。
可怜彩翠矜毛羽,顾影无言只自惊。

白话文翻译

在年轻时,父亲和兄长常常赞美我的才能,后来我在文坛上也声名显赫。
可是我已厌倦了那种繁华的生活,几乎快要消灭我心中温柔的情感。
那些美丽的鸥鸟和鱼儿,最终都化作了被困的虎和蛇。
可怜那些色彩斑斓的羽毛,它们在镜中看着自己,心中充满了惊恐,却无言以对。

注释

  • 少日:年轻时,少年的时候。
  • 夸俊声:父亲和兄长赞美我的才能和成就。
  • 场屋:指文人聚集的地方,象征文坛。
  • 锦橐:精美的口袋,这里指代华丽的生活环境。
  • 长吉:指温柔的情感,可能是某种理想或追求。
  • 底鸥材:意指被关注的美丽事物。
  • 彩翠:色彩鲜艳,华美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友直,号野田,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广泛涉猎诗词创作,尤其以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反映出对繁华生活的厌倦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五和》一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和对内心感受的深刻剖析。开篇以父兄的夸赞引入,体现了年轻时的骄傲与自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却对曾经的繁华生活感到厌倦,尤其是对情感的冷漠和对名声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孤寂和无奈。诗中“底鸥材群及鱼队”的意象,承载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又化为“虎落与蛇坑”的无奈和无助,形成鲜明的对比。

全诗在情感上呈现出复杂的矛盾,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最后一句“顾影无言只自惊”,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震惊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刘克庄成功地传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日父兄夸俊声”:表明年轻时的自信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
  • “后来场屋擅文名”:描绘逐渐成名,却也暗示名声的空虚。
  • “锦橐久矣憎长吉”:反映对华丽生活的厌倦,内心的柔情被消磨。
  • “玉枕几于杀阿平”:暗示对美好情感的毁灭,隐喻内心的孤独。
  • “底鸥材群及鱼队”:象征那些曾经美好的事物。
  • “化为虎落与蛇坑”: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失去与困境。
  • “可怜彩翠矜毛羽”:对美丽事物的惋惜。
  • “顾影无言只自惊”:表达内心的惊恐与无奈,感叹自己的孤独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的事物比作鸥鸟和鱼儿,象征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锦橐”和“玉枕”,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对彩翠羽毛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名声与繁华的反思,以及对内心情感的追求与失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父兄:象征支持与期望。
  • 锦橐、玉枕:代表繁华的生活与虚荣。
  • 鸥、鱼: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生命。
  • 虎、蛇:代表危险与困境,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可怜彩翠矜毛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B.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C. 对人生的无奈
  3. “底鸥材群及鱼队”所象征的是:

    • A. 美好的生活
    • B. 生活中的困境
    • C. 对名声的渴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虽然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切,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内心挣扎,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注》
  • 《刘克庄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