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看到积雪覆盖在栈道上的情景。西风凛冽,无穷无尽,作者从睡梦中醒来,披上衣服,走出门外凝望远方。望着眼前的苍茫景色,忍不住长叹一声: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天亮呢?晨星即将消散,飞起的雁群像平沙般在空中翱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光寒:指光线寒冷,形容夜晚的寒冷。
- 积雪平于栈:积雪覆盖在栈道上,栈道指的是小路或栈桥。
- 披衣:披上衣服,表示从睡梦中起身。
- 茫茫:形容广阔无垠,看不见尽头。
- 晓星欲散:晨星快要消散,暗示天将破晓。
- 平沙雁:比喻大雁飞起,象征自由与远行。
典故解析:
此词并无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他生于满洲贵族家庭,才华横溢,善于诗词,尤其以词作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黄花城,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的哲思。其时,纳兰性德正经历个人生活的困扰与情感波动,诗中流露出对时光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的寒冷场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孤独感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开篇“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用“光寒”二字形象地传达了寒冷的感觉,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冷清的画面。接着“西风何限”,将视线转向无尽的西风,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仿佛在追问自然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面对此情此景,内心的感慨难以抑制。而结尾“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则在意象上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晨星的消散象征着希望的到来,而飞起的雁群则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远行的召唤。整首词在冷寂中透出一丝希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夜光寒:夜晚的光线在寒冷中显得微弱,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照来积雪平于栈:积雪在栈道上铺成一层,描绘出冬日的宁静与寒冷。
- 西风何限:表现出西风的无尽与凛冽,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伤感。
- 自起披衣看:形象地描写出诗人从沉睡中醒来,感受到外界的寒冷。
-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面对这样的苍茫,诗人感到迷茫与孤独,情不自禁地叹息。
- 何时旦,晓星欲散: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表现出希望的情感。
- 飞起平沙雁:象征着自由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生命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晨星消散比作希望的到来,富有诗意。
- 拟人:西风被赋予无尽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使得词句更加工整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孤独、寒冷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对生命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寒:象征着孤独与寒冷的内心状态。
- 积雪: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西风:象征着无情与无尽的时间。
- 晓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的到来。
- 飞起平沙雁: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光寒”意指什么?
A. 光线明亮
B. 光线寒冷
C. 光线刺眼
D. 光线柔和 -
诗中提到“飞起平沙雁”,这个意象象征什么?
A. 迷茫
B. 自由与希望
C. 冷漠
D. 哀伤 -
诗人对“西风”的描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无奈与孤独
D. 兴奋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元稹《离骚》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纳兰性德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纳兰性德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