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夜雨》
时间: 2025-01-26 05:19: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半空阶细雨。牵引出千思万虑。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巧妇难将字煮。几声琼语。如向我愁人悲诉。庭竹飕飕碧聚。幽草助愁难去。未补敝裘,穿残破絮,还在子钱家住。萍踪何处。恨不向西风化羽。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空荡荡的台阶上细雨淅淅沥沥,勾起了我心中千般思绪。厨房里满是尘埃,烟雾弥漫,瘦弱的身影显得无所适从,巧妙的妇人难以将这些烦恼化为文字。几声美妙的言语,似乎在向我诉说着愁苦。庭院中的竹子轻轻摇曳,幽静的草丛更是助长了我的愁苦。衣衫褴褛难以修补,仍穿着残破的衣物,生活在朋友的家中。漂泊的踪迹在哪里?真希望能化作西风的羽翼,随风而去。
注释:
- 细雨:形容雨小而细,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千思万虑:形容思绪繁多,烦恼重重。
- 巧妇难将字煮:意指即使是聪明的女性也难以将复杂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 琼语:美好的言语,指代那些动人的话语。
- 飕飕:形容竹子在风中轻轻摇动的声音。
- 敝裘:破旧的衣服,象征生活的困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璘(兰修),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其创作风格受传统诗词影响,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夜雨时分,诗人受到雨声和周围环境影响,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雨的细微声响成为情感的引子,使得诗人在寂静的夜里思绪万千。
诗歌鉴赏:
《剔银灯 夜雨》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陈璘通过描绘夜雨的景象,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篇即以“夜半空阶细雨”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阴郁的氛围,细雨的滴落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愁苦。接着,诗人描绘厨房的尘埃与烟雾,巧妙地将生活的琐碎与烦恼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压抑感。
随着诗句的展开,琼语的出现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情感,仿佛在黑暗中透出一线光明。然而,随之而来的庭竹与幽草的描绘,又将这种温暖瞬间化为愁苦,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即便有声有色的言语,也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
最后,诗人在“未补敝裘,穿残破絮”的自述中,隐喻了生活的困境与无奈,流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渴望,期望能够化作风中的羽翼,寻找一处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半空阶细雨:夜深时,空荡的台阶上细雨如丝,营造宁静的氛围。
- 牵引出千思万虑:细雨牵动了心中无尽的思绪。
- 尘满空厨,烟虚瘦突:厨房的尘埃与烟雾,象征生活的琐碎与压抑。
- 巧妇难将字煮:即便聪慧的妇人也难以用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
- 几声琼语:动人的言语仿佛在向我倾诉愁苦。
- 庭竹飕飕碧聚:庭院中的竹子轻轻摇动,带来一丝清风。
- 幽草助愁难去:幽静的草丛更是让愁苦难以消散。
- 未补敝裘,穿残破絮:生活困窘,衣衫褴褛,表现出无奈。
- 萍踪何处:漂泊的身影无处可寻。
- 恨不向西风化羽:渴望化作西风的羽翼,随风而去,无拘无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思绪的引子,营造情感氛围。
- 拟人:赋予竹子和草以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存在对仗结构,增加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雨、厨房、竹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同时也渗透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着内心的细腻与柔情,同时引导出思绪。
- 厨房:代表生活的琐碎与困扰,暗示着家庭的责任。
- 庭竹: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清雅,体现出自然之美。
- 幽草:代表愁苦与无奈,给人以孤独的感觉。
- 敝裘:象征生活的艰辛,隐喻着温暖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半空阶细雨”描绘的是哪个时间的景象?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夜深
- D) 黄昏
-
“萍踪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名声
- C) 自由
- D) 爱情
-
诗中提到的“未补敝裘”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生活的困窘
- C) 生活的舒适
-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C) 夜深
- C) 自由
- B) 生活的困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剔银灯 夜雨》均表达了女性在生活中的感受,但前者更倾向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后者则是对现状的思考与困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充满了温柔与幽怨,后者则更显沉重与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