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贫居》

时间: 2025-01-27 04:19:24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贫居 黄滔 〔唐代〕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白话文翻译: 在桂树下听歌直到席终,下马时已置身于槐树的烟雾之中。 豪门中的食物腐烂,而贫穷的巷子里却想着糠秕。 孤灯下独自吟诗,半壁的秋花已经凋谢。 天亮了也如同黑夜,鸡鸣也只是徒劳。

注释:

  • 桂席:指在桂树下设的宴席。
  • 阑:结束。
  • 槐烟:槐树下的烟雾,可能指傍晚的雾气。
  • 腐粱肉:指豪门中的食物已经腐烂。
  • 糠秕:指贫穷人家吃的粗糙食物。
  • 迟明:天亮得很晚。
  • 晦:黑暗。
  • 鸡唱:鸡鸣。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这首《秋夕贫居》反映了唐代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通过对比豪门与穷巷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贫穷人民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豪门与穷巷生活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诗中“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一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豪门奢侈浪费与穷巷人民艰辛生活的反差。孤灯、半壁秋花、迟明如晦等意象,增添了诗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好诗。

诗词解析:

  • 首句“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描绘了诗人从豪门宴席中归来,置身于槐树烟雾中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豪门生活的疏离感。
  •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通过对比,强烈表达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实。
  •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即使天亮也如同黑夜,鸡鸣也无法改变现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豪门与穷巷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 拟人:“半壁秋花死”赋予秋花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象征:孤灯、秋花等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示社会贫富差距,表达对贫穷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意象分析:

  • 孤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半壁秋花:象征生命的凋零与无常。
  • 迟明如晦:象征希望的破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豪门腐粱肉”与“穷巷思糠秕”形成什么关系? A. 对比关系 B. 并列关系 C. 因果关系
  2. “孤灯照独吟”中的“孤灯”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光明 C. 希望
  3. “迟明亦如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失望 C. 喜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样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黄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