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风丝袅》

时间: 2025-01-10 22:08:09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拂,水面映着碧蓝的天空,清晨的景色如画。镜子一般的湿云还未散去,雨后春草已经显得稀疏。梦中轻声的螺号是谁来吹响?窗帘外面落下的花瓣小而红。独自醒来,心中情思悄然无声,愁绪寄托何处才好呢?

注释:

  • 风丝袅:轻柔的风,像丝线一样飘动。
  • 水浸碧天清晓:水面映照着清澈的天空,清晨的宁静。
  • 一镜湿云青未了:像镜子一样的湿云,青色的天幕未曾消散。
  • 雨晴春草草:雨后天晴,春天的草显得稀疏。
  • 梦里轻螺:梦中听到的轻声螺号,暗示着思念或召唤。
  • 寄愁何处好:愁绪不知道该寄托在何处,表达内心的迷茫与忧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轻螺”可以理解为一种呼唤或召唤的声音,往往与思念和孤独相联系,而“落花”则是春天的象征,常用来表达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奈。这些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以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以其优美的词风和深情的诗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清代,诗人可能正处于对生活和情感的深思之中,描绘了宁静清晨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反映出一种孤独的审美情怀。

诗歌鉴赏:

《谒金门·风丝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清晨的美丽画面,同时又暗藏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的开头“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描绘了清新的自然景象,令人感受到一丝宁静与温暖。而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渐引入了情感的层面,诗人通过“梦里轻螺谁扫”暗示了对某人的思念和牵挂,显得既自然又深情。最后两句“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孤独和愁苦的思考,令人倍感心痛。整首词既有对外界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形成了内外兼修的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丝袅”——描绘轻柔的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水浸碧天清晓”——水面映照出清明的天空,展示了清晨的美丽。
    3. “一镜湿云青未了”——描绘湿润的云彩和未散去的清晨。
    4. “雨晴春草草”——雨后春草的稀疏,暗示时间的流逝。
    5. “梦里轻螺谁扫”——梦中的召唤,表现思念之情。
    6. “帘外落花红小”——窗外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7. “独睡起来情悄悄”——独自醒来,心中情感悄然流动。
    8. “寄愁何处好”——愁绪无处寄托,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丝线,增强了轻柔感。
    • 拟人:通过“轻螺”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人力量。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颂与对内心愁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轻柔与变幻,暗示心情的起伏。
  • :代表生命与情感的流动,水面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变幻与思念,湿云未散,犹如心中愁绪。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轻螺”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思念的声音
    C. 自然现象
    答案:B

  2. “雨晴春草草”中的“草草”意指什么? A. 草木茂盛
    B. 草木稀疏
    C. 草木繁盛
    答案:B

  3. 诗人通过“寄愁何处好”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无奈与迷茫
    C. 满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的《谒金门·风丝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后者则更直接地描绘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纳兰性德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