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山重叠》

时间: 2025-01-10 21:59:37

山重叠。

悬崖一线天疑裂。

天疑裂。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

阴森潭底蛟龙窟。

蛟龙窟。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山重叠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
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
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重叠的山峦,悬崖似乎裂开了一线天空。碑石上有残缺的铭文,上面长满了苔藓。风声如雷,仿佛敲击着金属,潭底阴暗,隐藏着蛟龙的巢穴。蛟龙的巢穴中,兴亡的景象尽收眼底,仿佛回到了昔日的明月之下。

注释:

  • 山重叠:形容山峦层叠的景象。
  • 悬崖一线天疑裂:悬崖间的天空似乎被裂开,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 断碑题字:指残破的碑石上留有字迹。
  • 苔痕横啮:苔藓爬满了碑石的痕迹。
  • 风声雷动鸣金铁:形容风声如雷,响亮得像金属碰撞的声音。
  • 阴森潭底蛟龙窟:深潭底部阴暗,藏有蛟龙的洞穴。
  •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眼前尽是兴亡的景象,想起过去的明月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柳泉,清代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在清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忆秦娥·山重叠》创作于纳兰性德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山重叠”开篇,给人以层峦叠嶂的视觉冲击,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幽远的氛围。词中通过描绘悬崖、碑石、苔痕等自然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荒凉。尤其是“风声雷动鸣金铁”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风的力量与自然的无情,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重与兴亡的无奈。

“阴森潭底蛟龙窟”的意象则暗示着未知与潜在的危险,蛟龙象征着力量与变化,反映出人们对历史波动的担忧。最后一句“兴亡满眼,旧时明月”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相结合,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纳兰性德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重叠”:描绘山的层叠,营造出壮观景象。
    2. “悬崖一线天疑裂”:形容悬崖间的天空狭窄而深邃,给人以压迫感。
    3.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残破碑石上的铭文,苔藓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风声雷动鸣金铁”:风声如雷,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历史的沉重。
    5. “阴森潭底蛟龙窟”:潭底的阴暗及蛟龙的存在,暗示着潜在的力量与危险。
    6.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兴亡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唤起对往昔的思索。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声雷动”比喻风的力量。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蛟龙窟”与“旧时明月”形成呼应,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思索,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与不变的自然力量。
  • 悬崖:代表着人生的危险与不确定性。
  • 碑石:象征着历史的痕迹,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 蛟龙:象征着潜在的力量与变化,暗示着历史的无常。
  • 明月:象征着美好和怀旧,代表着对昔日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
    A. 平静
    B. 力量与变化
    C. 旧时的明月
    D. 山峦

  2. “阴森潭底蛟龙窟”中的“阴森”指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明亮
    B. 温暖
    C. 黑暗而恐怖
    D. 清新

  3.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旧与感慨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词风有相似之处,都是以个人情感为核心,但李清照的词更加细腻柔美,而纳兰性德则更显沉重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词集》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