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时间: 2025-01-11 08:02:06

雷动星驰入贡车,舌人环列护爻闾。

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宅北曾分羲仲命,绥南远赐赵佗书。

盟津八百争朝会,犹记征祥纪白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动星驰入贡车,舌人环列护爻闾。
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宅北曾分羲仲命,绥南远赐赵佗书。
盟津八百争朝会,犹记征祥纪白鱼。

白话文翻译:

雷声轰动,星光闪烁的贡车驶入,语言的使者环绕在周围,保护着这条重要的通道。
只不过是占卜风雨的事,竟然也能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偶尔打断了苞茅,便向你请教。
北边的宅子曾经分得了羲仲的命令,南方远道而来的,有赵佗的书信。
盟津的八百人争相聚会,仍然记得征兆的祥瑞,像那白鱼一样。

注释:

  • 雷动星驰:形容气氛热烈,像雷声和星光一样迅速而兴奋。
  • 贡车:指朝廷的贡品车,象征朝廷的权威和重视。
  • 舌人:指语言的使者或传递信息的人。
  • 占风雨:占卜天气,古人相信可以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
  • 羲仲:指古代的占卜师,传说中的人物。
  • 赵佗书:赵佗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书信象征着南北交流的历史。
  • 盟津:指古代的盟约之地,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约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字公慎,号逸舟,清代诗人、政治家和学者。他致力于维新变法,反对满清统治,主张洋务运动,倡导学习西方文化。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借用古代典故,反映出对历史的追溯与现实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激昂的气氛,透过“雷动星驰”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诗中充满了古典文化的底蕴,黄遵宪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切感受与思考。诗人在描绘贡车和舌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隐喻当时的政治环境,显示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盟津八百争朝会”一句中,诗人借助历史典故,表达了团结与合作的愿望,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融汇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歌在形式上也极具美感。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诗人传达出一种既悲观又充满希望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雷动星驰入贡车:描绘出贡车行驶的迅速与气氛的热烈,象征着国家的朝气与活力。
  2. 舌人环列护爻闾:舌人象征着信息的传播者,环列则显示出众人的关注与保护。
  3. 但占风雨都来享:占卜的结果虽然理所当然,但却带来了欢乐,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4. 偶断苞茅便问诸:在轻松的氛围中,诗人寻求对未来的建议与指导。
  5. 宅北曾分羲仲命:历史的回归,强调了先贤的智慧与指导。
  6. 绥南远赐赵佗书:古代的书信象征着南北的交流,反映了历史的延续。
  7. 盟津八百争朝会:人们在盟津聚会,强调了团结的力量与共同的目标。
  8. 犹记征祥纪白鱼:白鱼象征祥瑞,传达出对未来美好愿望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贡车比作国家的力量,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国家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多种意象的排比,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现实政治的深思。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团结合作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贡车:象征国家的权威与重视。
  • 舌人:信息的传播者,代表沟通与连接。
  • 白鱼:祥瑞之物,象征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雷动星驰中的“雷”指什么?

    • A. 天气现象
    • B. 能量与气势
    • C. 诗人的情感
    • D. 古代神话
  2. 诗中提到的“赵佗书”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交流与沟通
    • C. 战争
    • D. 文化
  3. “盟津八百”表现了什么?

    • A. 个人英雄主义
    • B. 团结与合作
    • C. 对历史的回顾
    •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 表现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 《春望》(杜甫): 反映战乱对国家的影响与个人的忧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面对国家动荡时的不同情感表达,黄遵宪更加强调历史的延续与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黄遵宪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