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河驿
帆落风初定,深更泊野滩。
乡村多是盗,州县若无官。
水响知鱼跃,潮平觉岸宽。
中宵愁不寐,天外数星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河边驿站的景象:帆船刚刚停靠,夜风渐渐平息,船只在荒凉的滩涂上停泊。乡村盗贼猖獗,州县似乎没有官府管理。水面传来鱼跃的声音,潮水平静让岸边显得宽广。夜深人静,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望向天际,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
注释
- 帆落:帆船的帆降下,表示船停靠。
- 深更:指深夜。
- 泊:停泊。
- 野滩:荒凉的滩涂。
- 乡村多是盗:乡村盗贼多,暗示社会治安问题。
- 州县:地方行政单位,指地方政府。
- 水响知鱼跃:听到水声就知道有鱼跃出水面。
- 潮平:潮水平静。
- 觉岸宽:感受到岸边宽阔。
- 中宵愁不寐:半夜愁苦无法入睡。
- 天外数星残:天边仅剩几颗星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思,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安与愁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盗贼横行,民不聊生。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治安的不满以及个人的孤独与忧愁。
诗歌鉴赏
《流河驿》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深夜静谧而又潜藏不安的氛围。首句“帆落风初定”描绘了一幅安静的画面,帆船在风平浪静的夜晚悄然停泊,暗示了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然而,接下来的“乡村多是盗,州县若无官”,则突显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人通过“水响知鱼跃,潮平觉岸宽”这一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但在这宁静中,诗人的“中宵愁不寐”又揭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担忧。结尾“天外数星残”,在夜空的浩瀚中,似乎只有几颗星星仍在闪烁,象征着希望的渺小与微弱。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内心的忧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帆落风初定:描绘船只停泊的宁静时刻,预示着夜晚的开始。
- 深更泊野滩:深夜时分,船只在荒凉的滩涂上停下,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乡村多是盗:直接表达对社会治安的担忧,揭示了乡村的困境。
- 州县若无官:暗示地方政府的失职,民众生活困苦。
- 水响知鱼跃:通过自然现象反映生机,暗示着希望的存在。
- 潮平觉岸宽:平静的潮水让岸边显得更加宽广,象征着宁静。
- 中宵愁不寐: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无法入眠。
- 天外数星残:象征希望的渺小,夜空中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安静的自然与动荡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水声被赋予生命,表现出自然的互动。
- 意象:星星、潮水等意象在诗中传达了希望与孤独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孤独的挣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帆:象征旅途与归属,暗示安静与宁静。
- 盗:代表社会的混乱与危机。
- 水与鱼: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星星:象征希望与孤独,暗示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乡村多是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乡村的美好
B. 对社会治安的不满
C. 对官员的赞美
D. 对自然的热爱 -
“中宵愁不寐”中的“愁”主要指: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流河驿》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内心的冲突,展现出不同的主题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