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剪鲛绡》
时间: 2025-02-04 15:45:23意思解释
祝英台近·剪鲛绡
作者: 文廷式 〔清代〕
原文展示:
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草暮。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休但怨连番风雨。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惊心旧游误。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倚楼极目天涯,天涯尽处,算只有濛濛飞絮。
白话文翻译:
剪裁鲛绡的细腻,传来燕子的低语,在黯淡的暮色中,碧草显得愈加凄凉。愁苦地盼望春天的归来,然而春天到来却又无所依恋。园林里红紫花朵千千,一片狼藉,难道只会怨恨连番的风雨?谢桥的道路上,十年的重约如钿车般沉重,往昔的游玩变得令人心惊。玉佩上积满尘埃,这份恨意又该如何解脱?倚在楼上,极目远眺天涯,天涯的尽头,只有那飞舞的细絮。
注释: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于制作衣物。
- 燕语:燕子啼叫的声音,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狼藉:杂乱无序的样子,形容花园的凋零。
- 重约钿车:比喻十年之约的分离与无奈。
- 玉佩:古代女子所佩戴的玉器,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情感。
典故解析:
“谢桥路”暗指《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象征着爱情的失落与无奈。“十载重约”则提及了长久的承诺与误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780年-1850年),清代诗人,工诗善词,风格细腻典雅,常以情感细腻见长。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惆怅,映射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理解与期待。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剪鲛绡》是文廷式极具情感深度的一首词,展现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爱情的无奈感慨。词中以“剪鲛绡”开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引入春天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希望。随后的“愁望春归”流露出对春天归来的期待,却又感受到春天的无情,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这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花园的繁华与凋零,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最终的破灭。接下来的“十载重约钿车”,则是对往昔承诺的深刻反思,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约定的脆弱。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的“倚楼极目天涯”,展现了词人孤独的心境,无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感,优雅而又哀伤。整首词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修辞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剪鲛绡,传燕语:描绘了细腻的鲛绡,象征着温柔的爱情,燕语引出春天的气息。
- 黯黯碧草暮:暮色中碧草显得更加凄凉,暗示着内心的忧愁。
-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对春天的渴望与到来的失落形成对比,表露出无奈。
- 园林红紫千千:生动的景象描绘出繁花似锦的美好,却又因风雨而狼藉。
- 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提及往昔的誓言,反映时间带来的变迁与误解。
- 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象征着珍贵的爱已被遗忘,表达对失去的无奈与痛苦。
- 倚楼极目天涯:孤独的站在楼上,展望远方,感受时间的无尽与空虚。
-
修辞手法:
- 比喻:鲛绡与燕语比喻爱情的细腻与温柔。
- 拟人:春天被赋予情感,反映内心的渴望。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爱情的怀念与失落为核心,表现了时间带来的无奈与对幸福的追寻,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鲛绡:象征爱情的美好与柔和。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希望与生机。
- 园林:繁华的象征,同时代表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 玉佩:珍贵的回忆,承载着往昔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剪鲛绡”指的是? A. 细腻的丝绸
B. 短暂的爱情
C. 忧伤的回忆
答案:A -
“十载重约钿车”中“重约”指的是? A. 失去的时间
B. 过去的承诺
C. 珍贵的物品
答案:B -
诗中反复提到的意象是什么? A. 碧草
B. 春天
C. 风雨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伤感,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木兰花》: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祝英台近·剪鲛绡》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