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赵有翼简徐圣可元韵》

时间: 2024-09-19 22:13:05

已向幽居赋晚清,欲经绝壁访神清。

不忧五柳荒松菊,敢叹三闾带杜蘅。

愧无风月三千首,赖有丝桐一再行。

谁似孔庭能父子,继挥高韵思如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向幽居赋晚清,
欲经绝壁访神清。
不忧五柳荒松菊,
敢叹三闾带杜蘅。
愧无风月三千首,
赖有丝桐一再行。
谁似孔庭能父子,
继挥高韵思如倾。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在幽静的居所里赋诗到晚清,
想要越过绝壁去访寻那位神清气爽的隐士。
我并不在乎五柳下的荒松和菊花,
敢于叹息三闾的杜蘅花。
惭愧自己没有写出三千首诗的风雅,
但幸好有丝桐琴可以再三演奏。
谁能像孔庭那样父子相传,
继续挥洒高雅的韵律,思绪如倾。

注释:

  • 幽居:指隐居的地方。
  • 晚清:指清朝末年,常用于形容诗的情感或背景。
  • 绝壁:指险峻的山壁,象征着高深的境界。
  • 五柳:指陶渊明的诗名,代表隐逸与自然。
  • 三闾:指屈原的诗名,寓意悲壮与愤慨。
  • 杜蘅:杜蘅为一种植物,象征着诗人的情怀。
  • 丝桐:指古琴,象征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 孔庭:指孔子的家,象征着儒家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协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文化的追求。在诗词创作上,曾协的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隐居之际,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省与惭愧。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歌的热爱,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在第一句中,作者提到在幽静的居所中赋诗,展示出他对宁静环境的喜爱。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他对古人诗歌的敬仰,尤其是陶渊明与屈原,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诗中对五柳和杜蘅的提及,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眷恋,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身的惭愧。他感到自己在创作上无法达到古人那种风雅的境界,感叹自己仅有的几首诗不足以与之相比。然而,虽然心中有愧,他仍然通过丝桐琴的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显示出音乐与诗词相辅相成的艺术境界。

最后一句提到孔庭的父子相传,隐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在诗歌创作中,延续高雅的韵味,表达出对后代的期望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已向幽居赋晚清”:已在幽静之处写下晚清的感慨。
    • “欲经绝壁访神清”:想要穿越绝壁去探寻神清气爽的隐士。
    • “不忧五柳荒松菊”:不在乎五柳下的荒草与菊花。
    • “敢叹三闾带杜蘅”:敢于叹息屈原的悲哀与杜蘅的凄凉。
    • “愧无风月三千首”:惭愧自己没有写出三千首风雅之作。
    • “赖有丝桐一再行”:幸好有丝桐琴可以反复演奏。
    • “谁似孔庭能父子”:谁能像孔子家族那样传承文化。
    • “继挥高韵思如倾”:继续挥洒高雅的诗韵,情感如倾。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已向幽居”和“欲经绝壁”,形成对称。
    • 比喻:将诗歌创作比作音乐的演奏,体现艺术的多样性。
    • 典故:引用陶渊明、屈原及孔子,增强诗的文化底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省,展现了作者追求高雅文化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幽居:象征着宁静与隐逸,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绝壁: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五柳:象征着陶渊明的隐士精神。
  • 杜蘅:象征着屈原的悲壮情怀。
  • 丝桐:象征着音乐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曾协
    • C. 屈原
  2. 诗中提到的“丝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古琴
    • C. 一种树
  3.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 A. 他没有朋友
    • B. 他没有写出足够的诗作
    • C. 他没有足够的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屈原的《离骚》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曾协与陶渊明的作品,曾协表达了对隐逸的向往,陶渊明则通过饮酒诗展示了其洒脱与自然的态度。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曾协更加强调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