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1-22 18:3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明月万家砧。
蟋蟀哀音。
何人不起故园心。
一语最难留断袖,说观云林。
回首玉堂深。
谁绋纶音。
都门无酒与君斟。
只赋祈招当赠别,如玉如金。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万家灯火,
蟋蟀在哀鸣。
谁能不在此时唤起故乡的思绪呢?
一句话最难留住那断袖的情意,
仿佛是在观赏云林的美景。
回首望去,玉堂深处,
谁在吟唱那清丽的音韵?
都城里没有酒来与你斟满杯,
只好赋诗祈愿,赠送离别的祝福,仿佛如玉如金般珍贵。
注释:
字词注释:
- 砧:指砧板,这里隐喻家家户户的生活场景。
- 蟋蟀:一种昆虫,常在秋夜鸣叫,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 故园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断袖:典故,出自汉朝的王逸之与其爱人之间的情意,意指情感深厚难舍。
- 玉堂:指高贵的居所或殿堂。
- 绋纶音:指文采斐然的音韵。
- 祈招:祈愿招待,表达美好的祝愿。
- 赠别:临别赠言,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典故解析:
- 断袖:出自《汉书》,讲述王逸之与其爱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难舍的情感。
- 如玉如金:比喻珍贵的情谊,如同玉石与黄金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燧(约1290年-约1340年),字子华,号紫云,元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常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浪淘沙令》创作于姚燧的晚年,正值元代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之情的描写,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深刻理解。开篇以“明月万家砧”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万家的生活中,展现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是“蟋蟀哀音”,这哀鸣声打破了宁静,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园的思念。
紧接着,诗人以“何人不起故园心”引出对故乡的思念,这一问句直击人心,令人共鸣。 “一语最难留断袖”则用典故表达了情感的难以割舍,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玉堂深”及“绋纶音”,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最后的“都门无酒与君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时情景的无奈,无法以酒相赠只能以诗言志,既显得伤感又充满深情。结尾的“如玉如金”则是对情谊的珍视,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对友人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万家砧:月光普照,照亮了千家万户,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场景。
- 蟋蟀哀音:蟋蟀的鸣叫声带着哀伤,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
- 何人不起故园心:引发思考,谁能在这样的夜晚不想起故乡呢?
- 一语最难留断袖:一句话难以表达那种深厚的情感,暗指离别的痛苦。
- 说观云林:虽然在云林美景中,但心中仍难以忘怀故乡的思念。
- 回首玉堂深:回头望去,深邃的玉堂中回荡着美好的音韵。
- 谁绋纶音:在问,谁在吟唱那些优美的诗句?
- 都门无酒与君斟:在都城没有酒来为你斟满,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
- 只赋祈招当赠别,如玉如金:只能以诗歌表达祝愿,情谊如玉如金般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故乡的思念比作蟋蟀的哀鸣,隐喻情感的深沉。
- 拟人:蟋蟀的哀鸣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方式,如“明月万家砧”与“都门无酒与君斟”,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的珍重之情,情感真挚而深厚,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光明与希望,亦代表着思念的寄托。
- 蟋蟀:代表孤独与寂寞,是思乡情感的象征。
- 故园: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温暖的回忆与情感。
- 玉堂:象征高贵与雅致,代表着诗人的理想生活。
- 酒:象征友情与祝福,离别时的酒代表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月万家砧”中的“砧”指什么? A. 砧板
B. 生活场景
C. 家庭
D. 以上皆是 -
“蟋蟀哀音”中“哀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热闹
D. 忧伤 -
“一语最难留断袖”的“断袖”出自哪个典故? A. 汉书
B. 史记
C. 大元大一统志
D. 诗经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体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姚燧与李白的思乡诗:姚燧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通过细腻的音韵与情感深入人心,后者则以豪放的气势表达对故乡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元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