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1-22 16:1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作者: 姚燧 〔元代〕
春燕玉钗腾。又试初灯。天公节序巧相仍。
纤手青丝盘出看,宝焰层层。
鞭绝土牛绳。已送严凝。
牙旗铁马乡春冰。六十九年余治学,老病宵兴。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像是轻盈的玉钗在飞腾。又一次点亮了初春的灯火。天公安排的节令如此巧妙,仿佛在继续延续着过去的美好。
纤细的手指将青丝盘成发髻,灯光下宝焰闪烁层叠。
鞭子抽打着土牛的绳索,已经送走了严寒的凝重。
旗帜在马背上飘扬,乡间的春天如同冰封的世界。六十九年辛勤治学,老态渐显,但夜晚的灵感依然充沛。
注释:
- 春燕:春天的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 玉钗:比喻燕子轻盈的身姿。
- 天公:指自然界的主宰,寓意天时。
- 纤手青丝:形容女子细腻的手和青色的发丝。
- 宝焰:形容灯光的美丽。
- 鞭绝土牛绳:比喻驱赶寒冷的束缚。
- 牙旗铁马:形容武器和战马,暗示征战的意象。
- 老病宵兴:表达了年长之人仍有夜晚的思考和灵感。
典故解析:
- 天公节序:此句提到的节序,指的是天时变化,与古代农事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六十九年余治学:反映出作者在学术上勤勉的态度,表达对岁月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燧(约1270年-1340年),元代诗人,字子昱,号止庵,浙江人。他为人清白,崇尚学问,长于抒情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浪淘沙令》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是一首融春天景色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诗作。整首诗采用了明快的节奏,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开头部分以生动的春燕形象引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燕子与玉钗的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接着,诗人通过“初灯”的试点,表现了新春的希望与光明。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运用细腻的手法描写女子的发髻,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中,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而“鞭绝土牛绳”则象征着对旧生活的告别,迎接新生的勇气。
在结尾部分,作者以“六十九年余治学”自言,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不屈的精神。尽管老病缠身,但夜晚的思考与灵感依然如故,显示出他对学问的执着与热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在生活与学术上的坚持,让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燕玉钗腾: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玉钗形容燕子的轻盈。
- 又试初灯:点亮春天的灯火,象征希望。
- 天公节序巧相仍:自然的安排令人感叹,展现天时之美。
- 纤手青丝盘出看:描绘女子的细腻与美丽,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 宝焰层层:比喻灯光的美丽,象征希望。
- 鞭绝土牛绳:象征摆脱旧束缚,迎接新生。
- 已送严凝:过往的寒冷已去,春天来临。
- 牙旗铁马乡春冰:暗示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乡间的宁静。
- 六十九年余治学:表达对知识的追求与敬重。
- 老病宵兴:尽管年老体衰,但思维依然活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燕玉钗”,将燕子比作玉钗,形象生动。
- 拟人:天公巧妙安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牙旗铁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不屈的精神,体现了在岁月流逝中坚持追求学问与思考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燕:象征希望与生机。
- 初灯:象征光明与未来。
- 宝焰:美好的事物,象征对生活的热爱。
- 土牛绳:束缚与旧生活的告别。
- 老病:岁月的沉淀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燕”比作什么?
- A) 玉钗
- B) 明珠
- C) 彩虹
-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 A) 拟人
- B) 排比
- C) 比喻
-
“六十九年余治学”反映了什么?
- A) 年龄
- B) 坚持
- C) 旅行
答案:
- A) 玉钗
- C) 比喻
- B) 坚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浪淘沙令》都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前者更加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后者则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