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其二》
时间: 2025-01-22 01:4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其二
程敏政 〔明代〕
竹院好风凉。洗尽炎光。呼童閒试水沈香。数卷南华看未了,且困藤床。
官道暗尘黄。四体流浆。可能知有翠寒堂。尽日茶瓜留客坐,一调沧浪。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的院子里,微风阵阵,令人感到凉爽。洗去炎热的阳光,叫小童轻轻试试水中沉香。几卷南华经还未看完,索性在藤床上小憩。
官道上尘土飞扬,四肢如同流淌的浆液。我想你可能知道那清凉的翠寒堂。整天在这里品茶吃瓜,留客同坐,轻声调侃沧浪的情趣。
注释:
- 竹院:竹子围成的院子,清幽自然之地。
- 洗尽炎光:指把炎热的阳光洗去,形容环境清凉。
- 呼童:召唤小童,轻松自在。
- 水沈香:水中放置的沉香,指清香的水。
- 南华:指《南华经》,道教经典。
- 困藤床:藤制的床,形容悠闲的生活状态。
- 官道:官方的道路,指尘土飞扬的环境。
- 翠寒堂:象征凉爽之所,可能是一个避暑的地方。
- 茶瓜:茶和瓜,指清爽的饮食。
- 沧浪:指海浪,象征自然的悠远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敏政(约1540-1610),明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冲突时期。作者借助自然风景表达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脱离世俗纷扰的心理。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 其二》是一首描绘清幽竹院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竹院好风凉”便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下来,通过“小童閒试水沈香”的描写,展示了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数卷南华看未了”,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经典的推崇,也传达了他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宁静和满足。而“且困藤床”则进一步描绘了一个慵懒的午后,诗人沉浸在书籍与自然之间的悠闲。
中间的“官道暗尘黄”,则突显了与世俗喧嚣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与疏离。最后几句“尽日茶瓜留客坐,一调沧浪”,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温馨时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院好风凉:竹院中微风习习,令人感到凉爽,展现自然之美。
- 洗尽炎光:洗去炎热的阳光,表现出环境的清新。
- 呼童闲试水沈香:叫小童轻轻试水中的沉香,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境。
- 数卷南华看未了,且困藤床:几卷《南华经》还未看完,干脆在藤床上小憩,表现出对读书的沉浸与放松。
- 官道暗尘黄:官道上尘土飞扬,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烦扰。
- 四体流浆:形容身体松弛,仿佛在流动的浆液中,表现出一种松弛的状态。
- 可能知有翠寒堂:暗示有一个清凉的地方,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避暑之地。
- 尽日茶瓜留客坐,一调沧浪:整天在这里品茶吃瓜,轻声调侃沧浪,表现出对悠闲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官道暗尘黄”,比喻喧嚣的环境。
- 拟人:如“呼童闲试水沈香”,赋予小童以人性化的动作。
- 对仗:如“尽日茶瓜留客坐,一调沧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水沈香:代表诗人内心的安宁与优雅。
- 南华:道教经典,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藤床:象征闲适的生活状态。
- 茶瓜:象征清新与温馨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竹院好风凉”中的“凉”指的是什么?
- A. 冷
- B. 清新
- C. 凉快
答案:C
-
“洗尽炎光”中的“炎光”指的是什么?
- A. 阳光
- B. 月光
- C. 星光
答案:A
-
“尽日茶瓜留客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愁
- B. 悠闲
- C. 忙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浪淘沙令 其二》都表现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强调闲适生活的享受。
- 《桃花源记》则描绘了理想社会的美好,强调人们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和《浪淘沙令 其二》的闲适情调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程敏政研究》 - 相关文献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分析与解读
以上是对诗词《浪淘沙令 其二》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