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

时间: 2025-01-25 22:58:13

云开太华倚三峰,积翠遥连渭水东。

远塞雁声寒雨外,离宫草色莫烟中。

秦关日落行人少,汉畴天阴古戍空。

寂寂武皇巡幸处,祠前木叶起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开太华倚三峰,
积翠遥连渭水东。
远塞雁声寒雨外,
离宫草色莫烟中。
秦关日落行人少,
汉畴天阴古戍空。
寂寂武皇巡幸处,
祠前木叶起秋风。

白话文翻译:

云层散开,太华山在三座峰峦的依傍下巍然屹立,
青翠的山林与渭水遥遥相连,向东延伸。
远方的塞外,雁鸣声伴随着寒雨传来,
离宫的草色在烟雾中显得萧索。
秦关日落时分,行人显得稀少,
汉代的田野在阴云笼罩下,古老的戍楼显得空荡荡的。
武皇巡游时所到之处寂静无声,
祠前的树叶在秋风中纷纷落下。

注释:

  • 太华:指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 积翠:形容山林苍翠,绿意盎然。
  • 离宫:指古代皇帝的宫殿,通常是离京城较远的地方。
  • 秦关汉畴:指秦朝和汉朝的边关,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 武皇:指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著名皇帝,因其开疆拓土、文治武功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谷宏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常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行经华阴》创作于明代,对华山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内心孤寂。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行经华阴》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景色,结合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的首联将华山的雄伟与自然的清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意境。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写远处的雁声、离宫的草色,表现出一种孤寂与萧索的氛围。

诗中的“日落行人少”与“古戍空”交织在一起,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两句更是将目光转向历史的深处,武皇巡幸的地方如今显得寂静无声,树叶在秋风中飘落,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尽的苍凉与怀旧。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自然为背景,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开太华倚三峰:描绘了华山在云开雾散后的壮丽景象,三峰屹立,给人以巍峨之感。
  2. 积翠遥连渭水东:进一步描写山林的青翠与渭水的延绵,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3. 远塞雁声寒雨外:描绘远方传来的雁鸣声,增添了寒冷的气氛,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4. 离宫草色莫烟中:离宫的草色在烟雾中显得萧条,暗示着失去生机的景象。
  5. 秦关日落行人少:秦关的日落时分,行人稀少,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情景。
  6. 汉畴天阴古戍空:汉朝的田野在阴云下显得空荡,古老的戍楼无人在守。
  7. 寂寂武皇巡幸处:武皇巡游的地方如今显得寂静无声,历史的痕迹在这里渐渐消逝。
  8. 祠前木叶起秋风:秋风掠过,树叶纷纷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开”形象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传达情感,形成深刻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华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索,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诗人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山:象征着雄伟与坚定。
  • 雁声:传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草色:象征生机与衰败。
  • 古戍:历史的沉淀,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开太华”指的是哪个山?

    • A) 泰山
    • B) 华山
    • C) 嵩山
    • D) 恒山
  2. 诗中提到的“离宫”指的是什么?

    • A) 王宫
    • B) 离京的宫殿
    • C) 一种植物
    • D) 古代的城池
  3. 诗句“秦关日落行人少”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 A) 繁华热闹
    • B) 寂静冷清
    • C) 春暖花开
    • D) 车水马龙

答案:

  1. B) 华山
  2. B) 离京的宫殿
  3. B) 寂静冷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归隐的心境。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历史的怀古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情感基调略显激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