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鸣玉赣州知府 杨士奇 〔明代〕 北阙捧恩荣,西江戒驿程。 悠悠驱五马,冉冉度双旌。 政得虔人爱,心如赣水清。 崆峒千丈碧,应勒使君名。
白话文翻译:
在北阙接受恩荣,向西江启程时告诫自己。 悠然地驱赶着五马,缓缓地穿越双旌。 政绩赢得了虔诚人民的爱戴,心境如赣水般清澈。 崆峒山高耸入云,碧绿千丈,应当刻下使君的名声。
注释:
- 北阙:指朝廷。
- 捧恩荣:接受朝廷的恩赐和荣誉。
- 西江:指赣江,流经赣州。
- 戒驿程:告诫自己旅途中的行为。
- 悠悠:形容从容不迫。
- 五马:古代官员的车马。
- 冉冉:形容缓慢。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 虔人:虔诚的人民。
- 赣水:赣江。
- 崆峒:山名,此处象征高远。
- 勒: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水人。他历仕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四朝,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杨士奇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著称,尤以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士奇为送别张鸣玉赴任赣州知府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张鸣玉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在赣州能够政绩卓著,赢得民心,同时留下美好的名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张鸣玉赴任赣州知府的祝福和期望。首联“北阙捧恩荣,西江戒驿程”,既展现了张鸣玉接受朝廷恩荣的荣耀,又隐含了对他在旅途中自我约束的期望。颔联“悠悠驱五马,冉冉度双旌”,通过“悠悠”和“冉冉”两个形容词,描绘了张鸣玉从容不迫的行进姿态,象征其稳重和从容的为官态度。颈联“政得虔人爱,心如赣水清”,直接表达了对张鸣玉政绩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赢得民心,同时保持清廉的心境。尾联“崆峒千丈碧,应勒使君名”,以崆峒山的高远和碧绿,象征张鸣玉的政绩和高尚品德,期望他的名声能够永垂不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北阙捧恩荣,西江戒驿程。北阙象征朝廷,捧恩荣表示接受朝廷的恩赐和荣誉。西江指赣江,戒驿程表示在旅途中自我约束。
- 颔联:悠悠驱五马,冉冉度双旌。悠悠和冉冉形容从容不迫,五马和双旌是古代官员的仪仗,这里象征张鸣玉的官职和威仪。
- 颈联:政得虔人爱,心如赣水清。政得虔人爱表示希望张鸣玉能够赢得民心,心如赣水清比喻心境清廉。
- 尾联:崆峒千丈碧,应勒使君名。崆峒山象征高远,千丈碧形容山的高大和碧绿,应勒使君名表示期望张鸣玉的名声能够永垂不朽。
修辞手法:
- 比喻:心如赣水清,用赣水的清澈比喻心境的清廉。
- 象征:崆峒千丈碧,用崆峒山的高远和碧绿象征张鸣玉的政绩和高尚品德。
- 对仗:悠悠驱五马,冉冉度双旌,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祝福,通过对张鸣玉赴任赣州知府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够在赣州政绩卓著,赢得民心,同时保持清廉的心境,留下美好的名声。
意象分析:
- 北阙:朝廷的象征,代表权威和荣耀。
- 西江:赣江,流经赣州,象征旅途和目的地。
- 五马:古代官员的车马,象征官职和威仪。
- 双旌:古代官员的仪仗,象征威严和尊贵。
- 赣水:清澈的赣江,象征清廉的心境。
- 崆峒:高远的山,象征政绩和高尚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北阙”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宫殿 C. 城门 D. 市场
-
“悠悠驱五马”中的“五马”象征什么? A. 速度 B. 官职 C. 财富 D. 力量
-
“心如赣水清”中的“赣水”象征什么? A. 清澈 B. 流动 C. 深邃 D. 宽广
-
“崆峒千丈碧”中的“崆峒”象征什么? A. 高远 B. 碧绿 C. 坚固 D. 神秘
答案: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祝福。
诗词对比:
- 杨士奇《送张鸣玉赣州知府》与王安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杨士奇的诗更注重对友人政绩和品德的期望,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士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杨士奇诗集》:杨士奇的诗集,收录了其众多诗作,包括《送张鸣玉赣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