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骢马赤茸鞦,临岐嘶未休。 朝廷用儒雅,风纪得才猷。 天远三湘外,霜含八桂秋。 贪渔嗟薄俗,表率在名流。
白话文翻译
一匹青白色的马,系着红色的绒绳,在分别的路口不停地嘶鸣。 朝廷选用文雅之士,法律和纪律得到了有才能的人来维护。 天空遥远,位于三湘之外,霜降时节,八桂之地迎来了秋天。 对于那些贪婪和渔利的行为,只能感叹世风日下,而真正的表率在于那些有名望的人。
注释
- 骢马:青白色的马。
- 赤茸鞦:红色的绒绳。
- 临岐:面临分别的路口。
- 儒雅:文雅之士。
- 风纪:法律和纪律。
- 才猷:才能和谋略。
- 三湘:指湖南地区。
- 八桂:指广西地区。
- 贪渔:贪婪和渔利。
- 薄俗:世风日下。
- 表率:榜样,典范。
- 名流:有名望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水人。他在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朝为官,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的“三杨”之一。杨士奇的诗文以清丽典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士奇为送别胡元节赴广西担任宪使而作。胡元节是一位有才能的官员,杨士奇在诗中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对他赴任的祝福,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表示了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青白色的马在分别路口嘶鸣的情景,寓意着胡元节的离别和远行。诗中“朝廷用儒雅,风纪得才猷”一句,既表达了对胡元节才能的赞赏,也体现了对朝廷用人的期望。后两句“天远三湘外,霜含八桂秋”则通过描绘广西的遥远和秋天的景象,增强了离别的氛围。最后两句“贪渔嗟薄俗,表率在名流”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强调了名流在社会中的表率作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骢马赤茸鞦,临岐嘶未休:通过描绘一匹青白色的马系着红色的绒绳在分别路口嘶鸣的情景,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朝廷用儒雅,风纪得才猷:表达了对胡元节才能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对朝廷用人的期望。
- 天远三湘外,霜含八桂秋:通过描绘广西的遥远和秋天的景象,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贪渔嗟薄俗,表率在名流: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强调了名流在社会中的表率作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骢马赤茸鞦”比喻胡元节的离别和远行。
- 拟人:“临岐嘶未休”赋予马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对仗:“朝廷用儒雅,风纪得才猷”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既赞赏了胡元节的才能,也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强调了名流在社会中的表率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骢马:象征着胡元节的离别和远行。
- 赤茸鞦: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三湘、八桂:象征着广西的遥远和秋天的景象。
- 霜: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贪渔:象征着当时社会风气的腐败。
- 名流:象征着社会的表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骢马赤茸鞦”比喻了什么? A. 胡元节的离别和远行 B. 朝廷的用人 C. 社会的腐败 D. 秋天的景象
-
诗中“朝廷用儒雅,风纪得才猷”表达了什么? A. 对胡元节才能的赞赏 B. 对朝廷用人的期望 C. 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D. 对秋天的描绘
-
诗中“贪渔嗟薄俗,表率在名流”批判了什么? A. 胡元节的离别 B. 朝廷的用人 C. 社会的腐败 D. 秋天的景象
答案:
- A
- A、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送柴侍御》: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士奇《送胡元节广西宪使》与王昌龄《送柴侍御》: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杨士奇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士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明史》:详细记载了杨士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诗歌。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杨士奇的《送胡元节广西宪使》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从而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