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逮狼》
时间: 2025-01-10 18:55:5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牧童逮狼
作者: 蒲松龄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
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
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
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
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白话文翻译:
两位牧童上山来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着分捕小狼,各自爬上一棵树,离得几步远。不久,大狼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十分慌张。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动小狼的脚,故意让它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叫一边抓。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叫得急促。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发现了另一只小狼,放弃了这只奔向那只,叫声和抓扑的动作如前。前树又叫,狼又转身去追。它的嘴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来回奔跑了很多次,渐渐速度减慢,声音变弱,最后奄奄一息,僵卧不动,许久后便死去。牧童从树上下来看时,狼已经气绝。
注释:
- 仓皇:形容心中慌乱。
- 嗥:狼叫的声音。
- 奄奄:形容气息微弱的样子。
- 僵卧:指死去或失去意识后卧倒。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人性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表现出智慧与勇气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清代著名文学家,以《聊斋志异》闻名,作品多描写鬼怪故事、民间传说,风格独特,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与野生动物的斗争,表现了人类智慧的胜利。
诗歌鉴赏:
《牧童逮狼》通过两个牧童与大狼的斗智斗勇,展现了人类的勇敢与聪明。诗中情节紧凑,描绘了牧童们利用小狼的叫声,引诱大狼,最终使其力竭而死的过程,富有戏剧性和紧张感。诗的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前后呼应,展现了斗争中的心理变化。大狼从慌张到愤怒,再到无力,而牧童们则表现出冷静与智慧,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仅描绘了人与狼的较量,也反映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勇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了牧童的行动和计划。
- 中间描写大狼的到来及其反应,体现出狼的情感变化。
- 后半部分则展示狼的绝望与最终的失败,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
-
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智慧战胜力量的主题,突显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勇气。
意象分析:
- 牧童:象征着纯真与勇敢。
- 狼:代表了强大与威胁。
- 树:象征着安全与观察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两个牧童的主要行为是什么? a) 嚼草料
b) 逮狼
c) 打猎
答案:b -
大狼在发现小狼不见后有什么反应? a) 愤怒
b) 高兴
c) 冷静
答案:a -
最终大狼的结局是: a) 逃跑
b) 被捕
c) 死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狼》:另一首描写狼与人斗争的诗。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自然描写反映人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通过小故事反映人性的情感,但侧重于思乡之情,语言风格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代表作,了解其风格与主题。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供比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