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
时间: 2025-01-10 23:02:15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白话文翻译
这座奂山的城市,是城镇八大景之一,然而几年都未能一见。孙公子禹与他的朋友们在楼上饮酒,忽然看到山顶有一座孤立的塔高耸入云,彼此惊疑,心想附近没有这样的禅院。不久,他们又看到数十座宫殿,碧绿的瓦片,飞檐翘角,才明白这是山上的城市。没过多久,高墙巍峨,连绵六七里,竟然形成了城郭。里面有楼阁、堂馆、坊市,清晰可见,数量以亿万计。忽然间,狂风起,尘土飞扬,城市变得模糊不清。等到风平浪静,天空晴朗,一切都消失不见,只剩下一座危楼,直插云霄。楼有五层,窗扉都洞开着,一行有五点光明,楼外是天空。层层叠叠,楼越高,光明越少。到达八层时,光明仅如星点。更高的地方则变得朦胧,不可计数。而楼上的人来来往往,或倚或立,各种姿态。过了一会,楼渐渐低下,能够看到其顶端又变得像普通楼房,渐渐变得小如拳头或豆子,最终看不见了。又听说有早起的人,看见山上人烟稠密,市肆繁华,与世无异,因此称之为鬼市。
注释
- 奂山:指的是特定的山名,可能是地区的象征。
- 孤塔:高耸的塔,象征着孤独和超然。
- 青冥:形容天空深邃的颜色。
- 禅院:寺庙,修行之地。
- 飞甍:指的是建筑物的屋顶。
- 尘气莽莽:形容风起时,尘土飞扬的场景。
- 霄汉:高空,天空。
典故解析
- 鬼市:传说中,鬼魂聚集的市场,通常在夜晚出现,象征着人间与幽冥之间的界限模糊。与现实生活相对,体现了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恐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清代著名作家和文人,以《聊斋志异》最为人知。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山市》写于蒲松龄的晚年,正值清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神秘的山市,折射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现了现实与幻象之间的对立。
诗歌鉴赏
《山市》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神秘的山中城市,展现了蒲松龄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与思考。诗中,奂山的美丽景象与鬼市的神秘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城市的宏伟与繁华,通过孤塔、高墙、楼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超脱尘世的感觉。当风起时,尘土飞扬,城市的轮廓变得模糊,这不仅象征着人们对现实的迷惑,也暗示了人性深处对虚幻的渴望。随着风平浪静,城市的消失与重现,诗人巧妙地将生与死、现实与幻象结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超现实的描绘,让人不禁沉浸在梦幻的境地中,深刻感受到人类对美好与永恒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描绘奂山的美丽以及其作为城市景观的独特性,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通过具体的人物(孙公子禹)增强了故事的叙述性,孤塔的描写突显了神秘感。 -
念近中无此禅院。
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疑惑与惊讶。 -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描绘了城市的壮丽景观,增强了空间的感知。 -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反映出城市的虚幻与不确定性。 -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从混沌到清晰,体现了现实与幻象的对比,危楼象征着希望与追求。 -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描绘了楼宇的结构与开阔的空间,象征自由与开放。 -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反映了追求的艰辛与代价。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用星点比喻光明的稀缺,暗示追求的无奈。 -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高处的虚无与不可知,反映人性对未知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比作星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稀缺。
- 拟人:城市与自然现象的互动,赋予了城市生命。
- 对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奂山的神秘城市,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性深处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塔:象征孤独与超然,代表追求的理想。
- 高墙:象征城郭的坚固与宏伟,体现人类文明的成就。
- 尘气:象征现实的复杂与混乱。
- 危楼:象征希望与追求的高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市》中的“鬼市”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中的市场
B. 幽冥中的市场
C. 传统的市集
D. 旅游景点 -
诗中描绘的城市是如何变化的?
A. 从清晰到模糊
B. 从模糊到清晰
C. 一直保持不变
D. 不存在变化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代表作,包含了许多关于鬼神、妖怪的故事。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山水的壮美与神秘。
诗词对比
- 《山市》与《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超自然的结合,但《山市》更多地探讨了人性与幻象,而《庐山谣》则侧重于自然的壮丽与诗意。
参考资料
- 《蒲松龄全集》
- 《聊斋志异解读》
- 《清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