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1:15:52

昨夜一场风雨。

催促牡丹归去。

孙武宫中,石崇楼下,多情怎生为主。

真疑洛浦。

云水算、杳无重数。

独倚阑干凝伫。

香片乱沾尘土。

争似当初,不曾相见,免恁恼人肠肚。

绿丛无语。

空留得、宝刀剪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剔银灯 其一
作者:杜安世 〔宋代〕

昨夜一场风雨。催促牡丹归去。
孙武宫中,石崇楼下,多情怎生为主。
真疑洛浦。云水算杳无重数。
独倚阑干凝伫。香片乱沾尘土。
争似当初,不曾相见,免恁恼人肠肚。
绿丛无语。空留得宝刀剪处。

白话文翻译:

昨夜一场风雨,催促着牡丹的归去。在孙武宫中、石崇楼下,情意绵绵的人该如何自处呢?我真的怀疑在洛浦的景致,云水之间难以再数。独自倚靠着栏杆凝视,香片纷纷沾染了尘土。比起当初,我们从未相见,何必让人烦恼心肠呢?绿丛中无言,空留下那把宝刀的剪影。

注释:

  1. 剔银灯:一种灯具名称,古代用来形容灯光明亮。
  2. 牡丹:指代春天的美好事物,象征繁华与美丽。
  3. 孙武宫:指的是孙子兵法的寓所,隐喻军事与权谋。
  4. 石崇:历史人物,曾在东汉任职,以奢华著称。
  5. 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美丽的景致,象征着思念与离愁。
  6. 香片:指花瓣,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现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历史典故,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剔银灯 其一》创作于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春花的思念,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风雨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中“昨夜一场风雨”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情感的隐喻,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牡丹的归去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无常,而“多情怎生为主”则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困惑。诗人独自倚栏,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尤其是“争似当初,不曾相见,免恁恼人肠肚”一句,饱含了对未曾相见之人的深切思念与内心的苦楚。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一场风雨。”:开篇直入,点明时间与气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背景。
  • “催促牡丹归去。”:风雨催促牡丹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孙武宫中,石崇楼下,多情怎生为主。”:借历史人物与场景,表达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 “真疑洛浦。”:怀疑往日的美好是否真实,表现内心的迷茫。
  • “独倚阑干凝伫。”:诗人孤独的姿态,显现出一种无助的情绪。
  • “香片乱沾尘土。”:美好的事物被尘世所污染,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 “争似当初,不曾相见,免恁恼人肠肚。”:怀念从未相见的美好,表达无奈与遗憾。
  • “绿丛无语。空留得宝刀剪处。”:绿丛的沉默与宝刀的空留,暗示着过往的美好已成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牡丹归去”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过往。
  • 拟人:“绿丛无语”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花与风雨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无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变幻与无常,暗示人生的苦涩。
  • 牡丹: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栏杆:孤独的依靠,象征着思考与回忆。
  • 香片:美好的事物,象征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 绿丛:无言的自然,象征着内心的沉默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夜一场风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伤感
    • C. 欢乐
    • D.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牡丹”象征着什么?

    • A. 长久
    • B. 短暂与美丽
    • C. 贫穷
    • D. 忧伤
  3. “争似当初,不曾相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怀念与遗憾
    • C. 愤怒
    • D. 平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杜安世的《剔银灯 其一》,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而杜安世则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杜安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