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松》
时间: 2025-01-24 18:3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罪松
作者: 孟郊 〔唐代〕
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
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
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
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
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
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白话文翻译
虽然生得青松的姿态,但在霜风中又能安然何处?
二月的世界里,树木的绿意比青松的枝叶还要浓郁。
不要以为这是贤者的启示,也不要以为这是愚者的规劝。
伊、吕两位帝王更替封爵,而夷、齐却终生忍饥。
那曲调既然在这里,我却正身处于此。
泾水与渭水相合,清浊各自流淌。
天命安排四季,荣华与衰败皆有常期。
荣华随时而荣,衰败随时而衰。
若天命不从,实在是对天时的不敬。
松树本是独立的木,青翠欲滴又为何而在?
注释
- 青松:青翠的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 霜风:寒冷的风,暗示外界环境的严酷。
- 伊吕: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伊、吕二位圣王,象征权势与地位。
- 夷齐:传说中的兄弟,因忠义而贫困,象征忠诚而无奈的命运。
- 泾流合渭流:泾水与渭水合流,象征清浊之分,各自分明。
- 四时:四季,象征自然的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罪松》创作于唐代社会变迁时期,诗人通过青松的形象表达对社会及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自然规律的叩问。
诗歌鉴赏
孟郊的《罪松》通过青松这一意象,探讨了个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全诗以青松为引,借助霜风、四时的变迁,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艰辛。青松虽高洁,但在严寒的霜风中也难以安然,正如人生在世,虽有理想与抱负,却常常受到环境与命运的制约。
诗中提到“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意在强调个体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应盲目追随他人的见解。接着,提到伊吕与夷齐,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地位与荣华,而后者则象征忠诚却贫困的命运,彰显出社会的不公与无奈。
“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有敬畏之心。最后的“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则是诗人对自身独立性与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蕴含深厚的哲理,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青松的姿态再美,在霜风中又能安然何处?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无奈。
- 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春天树木生长繁茂,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 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强调独立思考,反对盲目遵循他人的教导。
-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对比权势与忠诚的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
- 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强调自身的存在与感受。
-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分流。
- 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自然规律的存在,人生的荣衰皆有定数。
- 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荣华与衰败的自然规律。
- 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对天命的不服从,表现出对命运的叛逆。
- 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反思自身的存在,质疑青松的意义。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青松与其他事物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强调个体的独立与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高洁与坚韧。
- 霜风:象征外界的严酷环境。
- 四时:代表自然规律与人生的变化。
- 清浊: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分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罪松》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汉朝 -
在《罪松》中,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象征高洁与坚韧?
A. 竹子
B. 青松
C. 荷花
D. 柳树 -
“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这句诗强调了什么?
A. 盲目跟风
B. 独立思考
C. 尊重权威
D. 追随潮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孟郊与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孟郊更多地关注个体命运的无奈,而杜甫则强调国家的动荡与社会的不安,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