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衰松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
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风气的失落感。如今的交往大都衰退,青松也因此失去了生机和色彩。人们心中忌讳那孤傲正直的人,树木的本性也随之改变。虽说已经摧毁了它栖息的日干,但它尚未展现出支撑天空的力量。最终,这青松终究是君子之材,然而人们却还需要对君子的识别。
注释:
- 衰:衰败,衰退。
- 青松:常青的松树,象征着正直和坚韧。
- 忌:忌惮、忌讳。
- 孤直:孤傲而正直。
- 木性:树木的本性。
- 摧:摧毁、破坏。
- 栖日干:栖息的树干。
- 擎天力:支撑天空的力量。
- 君子材:具备君子品德的材料。
典故解析:
“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在诗中,青松象征着君子,而诗人对青松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当今社会对正直之人的冷漠和误解,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冷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尤其以五言诗和七言绝句见长。孟郊的诗往往表达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风气混杂、士人地位渐趋尴尬的时期。孟郊通过描写青松的衰败,表达了对当今社会对正直之人冷漠态度的不满。
诗歌鉴赏:
《衰松》通过对青松的描写,映射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中“近世交道衰”,开篇即以悲观的语气道出当时人际关系的冷淡,表明人们对孤直品格的排斥和对“君子”形象的误解。青松的“落颜色”不仅是对自然状态的描绘,更是对人心的隐喻,反映出人们对正直品德的冷漠。后半部分提到“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从正面表现了青松虽遭摧残但仍有潜力,象征着君子的坚韧与不屈。
整首诗在意境上具有一种悲凉的美感,透过青松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近世交道衰”:当今社会的交往关系日渐衰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疏远。
- “青松落颜色”:青松失去了生机与色彩,象征着高尚品德的被忽视或摧残。
- “人心忌孤直”:人们对坚守正直的人心存忌惮和排斥。
- “木性随改易”:树木的本性因环境而改变,隐喻人心的变迁。
- “既摧栖日干”:虽然青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 “未展擎天力”:但它仍然未能展现出支撑天空的力量,暗示潜能尚未被发掘。
- “终是君子材”:最终青松依然是君子的象征。
- “还思君子识”:人们却仍需对君子的识别保持关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松比作君子,表现高尚品德的象征。
- 拟人:青松被赋予情感,使其遭遇更具人性化,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如“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增强诗歌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社会对正直之人的冷漠与误解,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与正直,代表君子人格。
- 颜色:象征生机与活力,代表正直品德的衰退。
- 日干:象征栖息的环境,反映社会对君子存在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松”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正直与坚韧
C. 社会的繁荣 -
“近世交道衰”的意思是? A. 交往兴盛
B. 交往关系冷淡
C. 交往更加亲密 -
诗中提到的“君子材”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
B. 高尚品德的人
C. 不值得重视的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孟郊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在作品中展现社会的悲凉和对人性的思考。孟郊更侧重于对个体君子精神的描绘,而杜甫则关注社会大环境的动荡。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郊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