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亭》
时间: 2025-01-11 05:53:53意思解释
诗词原文展示
生生亭
作者: 孟郊 〔唐代〕
滩闹不妨语,跨溪仍置亭。
置亭嵽嵲头,开窗纳遥青。
遥青新画出,三十六扇屏。
褭褭立平地,棱棱浮高冥。
一日数开扉,仙闪目不停。
徒夸远方岫,曷若中峰灵。
拔意千馀丈,浩言永堪铭。
浩言无愧同,愧同忍丑醒。
致之未有力,力在君子听。
白话文翻译
翻译:滩水喧闹并不妨碍交谈,我跨过溪水仍然在这里安置亭子。亭子屹立在高处,窗户打开迎接远方的青山。那遥远的青山仿佛新画出来的,三十六扇屏风般的美景。亭子端庄地矗立在平地,棱角分明地浮现于高空。一天里我多次打开门窗,恍如仙人闪现,目光难以停留。远方的山丘虽值得赞美,但不如这中间的灵秀之峰。我的理想高达千余丈,长久的言辞将铭刻在心。这样的言辞无愧于我,然而我却因自愧而醒悟。虽然表达未必有力,真正的力量在于君子倾听。
注释
- 滩闹:指河滩的喧闹声。
- 嵽嵲:高耸的样子。
- 遥青:指远处的青山。
- 褭褭:形容亭子挺拔的姿态。
- 棱棱:形容棱角分明。
- 岫:山丘,这里指远方的山。
- 拔意:理想追求高远。
- 浩言:长久而广泛的言辞。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君平,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尤其在穷困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中。
创作背景
《生生亭》创作于孟郊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描绘的亭子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栖息地,是诗人心灵的寄托。此时的社会环境下,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加剧,孟郊通过此诗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生生亭》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作。开篇通过描绘水流与亭子的宁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诗人以“滩闹不妨语”引入,表明尽管环境喧闹,但心灵的交流依旧可以进行,体现出诗人对沟通与理解的渴望。
接着,诗中提到“遥青新画出,三十六扇屏”,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亭子与远方青山之间的互动,仿佛将自然的美景引入亭中,形成了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这一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也象征着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己的理想与现实,表达了一种自我觉醒的状态。“徒夸远方岫,曷若中峰灵”,他意识到,远方的美丽虽值得赞美,但更重要的是眼前的灵秀与真实。这一转折不仅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也传达了追求内心真实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孟郊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滩闹不妨语:水滩的喧闹声并不妨碍交谈,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跨溪仍置亭:跨过溪水,依然安置亭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置亭嵽嵲头:亭子屹立在高处,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 开窗纳遥青:打开窗户迎接远山,表示心境的开阔。
- 遥青新画出:远山如新画,寓意理想与美好。
- 三十六扇屏:比喻亭内的美景,象征着丰富的内涵。
- 褭褭立平地:亭子挺拔,给人一种庄重感。
- 棱棱浮高冥:亭子棱角分明,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
- 一日数开扉:诗人多次打开窗户,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仙闪目不停:恍如仙人闪现,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 徒夸远方岫:对远方山丘的赞美,但意识到追求的失落。
- 曷若中峰灵:反思中更看重眼前的灵秀。
- 拔意千馀丈:追求理想的高度,寓意志向远大。
- 浩言永堪铭:长久的言辞将铭记在心。
- 浩言无愧同:自信于自己的言辞。
- 愧同忍丑醒:因自愧而清醒。
- 致之未有力:表达的力道不足。
- 力在君子听:真正的力量在于有德之人的倾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与理想相提并论,表现心灵的寄托。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感。
- 对仗:如“远方岫”和“中峰灵”,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强调了内心真实与外在美的统一。诗人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最终选择了内心的灵秀,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理想的栖息地,代表心灵的寄托。
- 遥青:远处的青山,象征理想与美好。
- 水滩:代表自然环境,喧闹中传达心灵的宁静。
- 高峰:象征追求的理想与精神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遥青”指的是?
- A. 远处的山
- B. 近处的水
- C. 天空的云
- D. 亭子的结构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力在君子听”中,“君子”指的是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绝对赞美。 (对/错)
答案
- A
- 有德行的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生生亭》与《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理想的追求,但《登高》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而《生生亭》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郊的《生生亭》,并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