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秦淮河》
时间: 2025-01-10 22:2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泊秦淮近晚晴,
遥观瑞气在金陵。
九天日月开洪武,
万国山河属大明。
礼乐再兴龙虎地,
衣冠重整凤凰城。
莺花三月春如锦,
兆姓歌谣贺太平。
白话文翻译:
小舟停泊在秦淮河畔,傍晚时分天气晴朗,
远远望去,瑞气环绕在金陵城上。
在九天之上,日月辉煌,洪武之治已然开启,
万国山河都归属于大明王朝。
礼乐文化在龙虎之地再次兴起,
衣冠礼仪在凤凰城得以重整。
春天的三月,莺歌燕舞,花似锦绣,
各族人民齐声歌唱,庆祝太平盛世。
注释:
- 舟泊:小船停泊。
- 秦淮:古代金陵(今南京)的河流。
- 瑞气:吉祥的气象,象征国家的兴盛。
- 洪武:明朝朱元璋的年号,象征国家的强盛。
- 龙虎地:指的是拥有雄壮气势的地方,象征着大明的国力。
- 凤凰城:指南京,常用“凤凰”象征吉祥之地。
- 莺花:春季的花鸟,象征生机勃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书法家,以其诗词清新流畅、风格独特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元朝末年,明朝初年,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秦淮河的描绘,表达了对明朝新政权的期盼与赞美,反映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诗歌鉴赏:
《舟次秦淮河》是一首描写秦淮河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历史背景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前景的思考和对社会安定的期待。首句“舟泊秦淮近晚晴”,以悠闲的舟行引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遥望金陵,瑞气环绕,使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祥和与生机。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提及洪武年间的光辉成就,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在“礼乐再兴龙虎地”中,诗人强调了文化复兴的重要性,暗示着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礼仪和文化的重视。而“衣冠重整凤凰城”则展现了对社会风气的期盼,希望人们能够重视传统,恢复礼仪。
最后两句描绘春日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民众的欢庆与安宁,“莺花三月春如锦”用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而“兆姓歌谣贺太平”则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庆祝。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与历史感,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展望,情感真挚,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舟泊秦淮近晚晴”:小舟停泊在秦淮河,傍晚时分,天气晴朗,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遥观瑞气在金陵”:远望金陵城,瑞气缭绕,象征着祥和的气象。
- “九天日月开洪武”:在九天之上,日月辉煌,洪武之治象征着国家的强盛。
- “万国山河属大明”:万国的山河都归于大明,表现出国家的强盛与统一。
- “礼乐再兴龙虎地”:在龙虎之地,礼乐文化再度兴起,强调文化复兴的重要性。
- “衣冠重整凤凰城”:在凤凰城,民族服饰和礼仪得到重整,反映社会风气的向好。
- “莺花三月春如锦”:春天的三月,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 “兆姓歌谣贺太平”:各族人民齐声歌唱,庆祝太平盛世,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礼乐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春如锦”,用春天的景象比作锦绣,表现出春日的绚丽。
- 象征:瑞气、凤凰等意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吉祥。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示了对国家兴盛与太平盛世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宁静与自由,蕴含着诗人的闲适心境。
- 秦淮河: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感情。
- 瑞气:象征吉祥与国家的兴旺,寓意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礼乐: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强调礼仪和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 莺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瑞气”指的是什么? a) 祥和的气象
b) 恶劣的天气
c) 自然灾害
d) 战争 -
“礼乐再兴龙虎地”中“龙虎地”是指什么? a) 一片荒地
b) 文化复兴之地
c) 战争的地方
d) 繁华的城市 -
诗人对国家的情感是? a) 绝望
b) 自豪与期盼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生活的热爱,但杨维桢更注重历史与传统的结合,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个人激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