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黄》
时间: 2025-04-27 14:5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面黄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鼎湖乘黄忽已仙,
龙池霹雳飞青天。
玉台万里在足下,
青丝挽住春风前。
嶷如长鹤静不骞,
仗下肯受庸奴鞭!
主恩一顾百金重,不辞正面当君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坐黄鹤从鼎湖飞升而成仙,龙池中的雷声轰鸣,直冲云霄。站在高高的玉台上,万里风光尽收眼底,春风吹拂,青丝飘扬。像那静止不动的长鹤,宁愿不飞翔,也不屈服于庸碌的奴役。主人的恩宠只需一瞥,就值千金,我愿意在你面前展现真诚,期待你的怜爱。
注释:
- 鼎湖:指鼎湖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
- 龙池:传说中龙所栖息的池塘。
- 青丝:指长发,象征年轻和美丽。
- 嶷如长鹤:形容姿态高雅如同长鹤。
- 庸奴:指平庸的奴仆,暗指低贱的地位。
- 主恩:指对主人的恩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远的志向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正面黄》写于杨维桢对仕途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际,反映了他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正面黄》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飞升成仙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庸俗生活的拒绝。诗的开头描绘了乘黄鹤飞升的场景,展示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超脱尘世的心态。而“嶷如长鹤静不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高与洒脱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宁愿保持高洁的自我,也不愿屈从于世俗的压力和庸碌的命运。最后两句“主恩一顾百金重,不辞正面当君怜”则揭示了作者对恩宠的珍视与期待,表现了他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矛盾。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传达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鼎湖乘黄忽已仙:描写乘坐黄鹤飞升至鼎湖,象征超脱尘世。
- 龙池霹雳飞青天:龙池的雷声响起,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 玉台万里在足下:高处的视野无限,象征自由与权力。
- 青丝挽住春风前:长发随风而舞,展现青春与活力。
- 嶷如长鹤静不骞:比喻作者的高洁与宁静。
- 仗下肯受庸奴鞭:表达不愿意过庸碌生活的决心。
- 主恩一顾百金重:强调恩宠的重要与珍贵。
- 不辞正面当君怜:表达对主人的真诚期待与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黄鹤,象征自由与高洁。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春风的吹拂。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恩宠的珍视与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象征着超脱与自由。
- 龙池:代表着力量与神秘。
- 玉台:象征着高贵与尊严。
- 青丝:象征青春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鼎湖乘黄”意指: A. 乘坐黄鹤飞升
B. 在鼎湖游玩
C. 乘船游历 -
“主恩一顾百金重”这句表达了: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主人的感激
C. 对朋友的期待 -
诗中“嶷如长鹤静不骞”传达的情感是: A. 自得其乐
B. 不愿飞翔
C. 渴望自由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正面黄》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人生的哲思。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超脱与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杨维桢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