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2-04 13:40:59

杨柳日三眠。

桃李争妍。

千金谁许占芳年。

买得闲愁无处著,却恨春偏。

流水武陵源。

梦引愁牵。

东风归兴雁翩翩。

试问西窗前夜月,几度先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杨柳日三眠。桃李争妍。千金谁许占芳年。买得闲愁无处著,却恨春偏。
流水武陵源。梦引愁牵。东风归兴雁翩翩。试问西窗前夜月,几度先圆。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下,杨柳似乎在沉睡。桃花和李花争相开放,谁会把这美好的芳华占为己有呢?即使我花重金购买了这份无处安放的闲愁,却又怨恨春天的偏爱。
流水从武陵源流出,梦中引起了愁绪。东风带来了归兴,雁阵翩翩飞过。不禁想问西窗前的夜月,你几度圆满?

注释:

字词注释

  • 杨柳日三眠:杨柳在阳光下懒洋洋地沉睡,形容春日的慵懒。
  • 千金:指极高的代价。
  • 闲愁:无所依托的愁苦,难以释怀的情绪。
  • 武陵源:传说中一个美丽的地方,象征着世外桃源。
  • 东风归兴:春风带来的兴致。
  • 西窗夜月:指窗外的夜晚月亮,暗示着思念和孤独。

典故解析: “武陵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年-1320年),字仲翔,号雪窗,晚号天隐,金朝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词闻名。他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末年,国家动荡,诗人心中忧虑,借春天的美景抒发个人情感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开篇以“杨柳日三眠”描绘出春日的慵懒,接着桃李争妍,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这一切美好却又让诗人感到无奈,因为“千金谁许占芳年”,他无法拥有这些美好的时光,反而感受到闲愁的无处安放。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流逝的流水和归来的雁阵上,暗示着人世间的无常与离愁。最后,诗人以“试问西窗前夜月,几度先圆”作结,提问夜月的圆缺,寓意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日三眠:描绘春日的慵懒,杨柳似乎在享受阳光。
  •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象征青春的美好。
  • 千金谁许占芳年:即使花重金也无法占有这段美好时光,感叹世事无常。
  • 买得闲愁无处著:即使得到闲愁,却无处可寄托,表现了内心的失落。
  • 却恨春偏:怨恨春天对他人的偏爱,暗示自己的孤独。
  • 流水武陵源:流水流向美好的地方,象征着向往。
  • 梦引愁牵:梦境勾起了愁苦,表现内心的牵挂。
  • 东风归兴雁翩翩:春风带来归兴,雁群飞翔,生机勃勃。
  • 试问西窗前夜月,几度先圆:向月亮提问,暗示对时间流逝和情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美好比作闲愁,形成对比。
  • 拟人:杨柳和桃李被赋予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无奈,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与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弱、温柔的爱情。
  • 桃李:象征青春的美好与追求。
  • 流水: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夜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李争妍”意指什么?

    • A. 桃李树争相开花
    • B. 桃李树争相结果
    • C. 桃李树竞争美丽
    • D. 桃李树争相枯萎
  2. “流水武陵源”中的“武陵源”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美好的理想境界
    • C. 战乱
    • D. 自然灾害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思考。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元好问则更注重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