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家》
时间: 2025-04-28 02:12: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大家,博文善著书。
著书岂独识闺壸,
祸辙使我元舅归先庐。
大家大家丈夫妇,
如何我兄固,
不能劝元舅,
白首同归死囹圄。
太后母,新野君薨邓骘乞行服。
白话文翻译:
曹大家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擅长著书立说。
写书难道仅仅是为了懂得家中的琐事,
而祸害的轨迹却使我的舅舅早早回到了故乡。
大家啊,大家,丈夫和妻子,
为何我的兄弟固执,
不能劝说舅舅,
白发苍苍同归于监牢。
太后的母亲,新野的君主去世了,邓骘请求行服。
注释:
- 曹大家:指的是曹氏家族的大家,可能是对某位著名学者的尊称。
- 博文善著书:形容他知识渊博,擅长写作。
- 闺壸:指的是家中的琐事,可能隐喻女性的私事。
- 元舅:指的是作者的舅舅。
- 先庐:故乡或家。
- 白首同归死囹圄:白头到老被囚禁在监牢中,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 新野君:指的是新野的君主,可能与历史人物有关。
- 邓骘:历史人物,因新野君去世而请求行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字子章,号松隐,浙江人。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作品涉及诗、文、书、画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诗中提及的家族关系与历史事件,体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曹大家》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情味的作品。诗中的“曹大家”不仅是对一位博学之士的称赞,更是对知识与家庭关系的深思。诗人通过对“著书”的描写,暗示了学问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然而,诗中又流露出一种悲哀,尤其是在“白首同归死囹圄”的句子中,面对舅舅的无奈与家庭的困境,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不甘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的思考与历史的反思,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杨维桢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诗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也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曹大家,博文善著书:开篇直接点明主题,称赞曹大家的博学与才华。
- 著书岂独识闺壸:表达书籍的意义不仅在于家庭琐事,更在于对社会的反思。
- 祸辙使我元舅归先庐:指出社会动荡的影响,让舅舅不得不回到故乡,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 大家大家丈夫妇:反复呼喊,强调大家族的情感,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
- 如何我兄固,不能劝元舅:对兄弟的无奈与失望,反映亲情的困境。
- 白首同归死囹圄:表达了对老年人命运的沉重感,监牢象征着人生的无奈。
- 太后母,新野君薨邓骘乞行服:提及历史变迁,表现了对权势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
修辞手法: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加了诗的艺术特色,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知识与家庭、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家庭的关切。
意象分析:
- 曹大家:象征知识与文化。
- 著书:代表对社会的责任感。
- 白首同归:象征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 监牢:隐喻人生的束缚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曹大家”指的是谁? A. 广泛的知识渊博者
B. 具体的历史人物
C. 一位家长
D. 文人雅士 -
诗中提到的“白首同归死囹圄”是什么意思? A. 夫妻共老
B. 人生的无奈
C. 家庭的团聚
D. 社会的和谐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
B. 家庭琐事
C. 文人的情感
D. 历史变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杨维桢的《曹大家》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李白强调豪情与放纵,而杨维桢则更注重家庭与历史的纠葛,二者的风格各异却同样充满深意。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