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磔鸩》
时间: 2025-01-10 22:0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磔鸩》
作者:杨维桢 〔元代〕
蕲州鬼,鬼来恶。
蕲州鸩,鸩何凶。
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
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
如何崇家栅养相夸矜。
司隶忽上奏,焚灭不留形。
秋官司天法,杀物自有刑。
啧啧驱我嫉,劝我耕。
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
我愿天悔祸,仁凤下虞廷。
注左分右隹。
白话文翻译
在蕲州,鬼怪肆虐,令人心生恐惧;在蕲州,鸩鸟的毒性更是凶狠。它的叫声如同万千的鼓声,连百鸟都不敢鸣叫。地上满是鸩鸟的羽毛,连草木都不敢生长。为何家中高墙建立,却自夸显赫?司隶突然上奏,命令焚烧,绝不留存任何痕迹。秋官依据天子的法令,杀戮生灵自然会有其刑罚。啧啧声让我心生嫉妒,劝我去耕作。天为何生出如此毒物,毒害人间?我愿天能悔过,让仁慈的凤凰降临虞廷。
注释
- 蕲州:地名,指蕲春,古时多鬼怪传说。
- 鸩:一种毒鸟,古代常用其毒于人。
- 声如万腰鼓:形容鸩鸟叫声震耳欲聋,似万鼓齐鸣。
- 委地一片羽:地上满是鸩鸟的羽毛,表示它们的频繁出现。
- 家栅:指家中围墙或栅栏。
- 司隶:指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官职,负责监察地方。
- 焚灭:焚烧,彻底消灭。
- 秋官:指负责秋季征税的官员。
- 仁凤:传说中的吉祥鸟,象征仁爱与祥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廷和,号天池山人,出生于今湖北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和生活琐事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磔鸩》写于元代社会动乱的背景下,诗人借鸩鸟象征天下的毒害与不安,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腐败。
诗歌鉴赏
《磔鸩》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社会批判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蕲州鸩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黑暗与人间祸害的深切感受。全诗以“鬼”和“鸩”作为引子,展现了一幅充满恐惧与绝望的图景。鸩鸟的叫声如同战争的鼓声,带来的不仅是生灵的震慑,更是对生存环境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百鸟不敢鸣”和“百草不敢生”的描写,营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氛围,反映出自然与生命在恶劣环境下的无奈与绝望。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提到“家栅养相夸矜”,暗示了社会中某些人对自身地位的自满与无视他人的苦难。紧接着,诗人又提到“司隶忽上奏”,表现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官员为权力而不惜焚烧生灵,反映了对当时腐败官僚的愤怒与无奈。在最后,诗人发出愿望,希望天能够悔过,仁凤能够降临,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在风格上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又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对自然的反思,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蕲州鬼,鬼来恶:开篇直接点出鬼怪,营造出阴森的氛围。
- 蕲州鸩,鸩何凶:引入鸩鸟,揭示它的凶狠特性。
- 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通过比喻,强调鸩鸟的威慑力。
- 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描绘鸩鸟的频繁出现对环境的影响。
- 如何崇家栅养相夸矜:讽刺某些人自夸显赫,却不关心他人的苦难。
- 司隶忽上奏,焚灭不留形:揭示官僚的残酷与无情。
- 秋官司天法,杀物自有刑:表现对自然法则的无奈。
- 啧啧驱我嫉,劝我耕: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劳动的反思。
- 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质问为何会有这样毒害人间的存在。
- 我愿天悔祸,仁凤下虞廷:最后的希望与愿望,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声如万腰鼓”,将鸩鸟的叫声比作鼓声,增强了视觉与听觉的冲击。
- 对仗:如“百鸟不敢鸣,百草不敢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 拟人:如“啧啧驱我嫉”,赋予自然和情感以人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社会黑暗的控诉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鬼:象征社会的黑暗与恐惧。
- 鸩:代表毒害与凶狠,体现对人性的侵害。
- 羽: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仁凤:象征希望与美好未来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蕲州鸩”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恶毒
- C. 快乐
- D. 安宁
- 答案:B. 恶毒
-
填空题:整首诗通过描写与,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答案:鬼,鸩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仁凤”代表了诗人对恶劣社会现状的无奈。
-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间情感的诗。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兄弟情深与对现实的感叹。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磔鸩》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前者通过对月亮的思念抒发个人情感,后者则通过社会批判抒发对时代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维桢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磔鸩》的诗意与背景,增强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