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时间: 2025-01-27 03:22:46

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

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

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

韩彭英卢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间,未央志气拉飒摧。

相望千年馀,安能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 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 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 韩彭英卢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间,未央志气拉飒摧。 相望千年馀,安能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市中自由行走,仿佛从遥远的天边而来。 经过芒砀山下,登上歌风台。 沛公刘邦善于用人,但那些勇猛的战士却已不在。 帝业似乎轻而易举地完成,胸怀大志,慷慨激昂。 大风和飞云也显得格外壮丽。 韩信、彭越、英布相继死去,命运如同寄托在寺人的大腿之间,未央宫的志气也随风消散。 相隔千年之久,怎能再为他们感到悲哀。 明天我将乘船前往淮浦,在项王和韩侯的祠堂前也会徘徊。

注释

  • 掉臂:自由自在地行走。
  • 长安市: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繁华的都市。
  • 日边来:比喻从遥远的地方来。
  • 芒砀: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
  • 歌风台:位于芒砀山,相传为刘邦歌大风处。
  • 沛公:刘邦的别称,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
  • 善任使:善于用人。
  • 猛士亡其骸:指勇猛的战士已经死去。
  • 帝业袖手成:形容帝业的成就似乎轻而易举。
  • 慷慨襟抱开:胸怀大志,慷慨激昂。
  • 大风飞云亦壮哉:形容景象壮丽。
  • 韩彭英卢:指韩信、彭越、英布,均为刘邦的重要将领。
  • 寄命寺人髀股间:比喻命运不自主,如同寄托在他人身上。
  • 未央志气拉飒摧:形容志气消散。
  • 相望千年馀:形容时间久远。
  • 安能为之哀:怎能再为他们感到悲哀。
  • 明朝放舟淮浦去:明天将乘船前往淮浦。
  • 项王韩侯祠:指项羽和韩信的祠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书法著称,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祝允明在游览芒砀山歌风台时所作,通过对刘邦及其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邦及其时代的回顾,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悲壮。诗中“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描绘了诗人自由行走的形象,而“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则引入了历史场景。诗人通过对刘邦“善任使”和“猛士亡其骸”的对比,突出了帝业的成就与英雄的悲剧。后文通过对韩信、彭越、英布的命运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悲哀。最后,诗人以“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作结,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英雄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诗人以自由行走的形象开篇,比喻自己仿佛从遥远的天边而来,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2. 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诗人经过芒砀山,登上歌风台,引入了历史场景,为后文的回顾铺垫。
  3.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通过对刘邦善于用人和勇猛战士已死的对比,突出了帝业的成就与英雄的悲剧。
  4. 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形容帝业的成就似乎轻而易举,胸怀大志,慷慨激昂。
  5. 大风飞云亦壮哉:形容景象壮丽,也象征着历史的宏伟。
  6. 韩彭英卢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间:描写韩信、彭越、英布相继死去,命运如同寄托在他人身上,突出了英雄的悲哀。
  7. 未央志气拉飒摧:形容志气消散,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8. 相望千年馀,安能为之哀:表达了对历史久远的感慨,以及对英雄的怀念。
  9.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诗人以明天将乘船前往淮浦,在项王和韩侯的祠堂前徘徊作结,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中的“日边来”比喻从遥远的地方来。
  • 对仗:如“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中的“善任使”与“亡其骸”形成对仗。
  • 拟人:如“大风飞云亦壮哉”中的“壮哉”赋予了大风和飞云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刘邦及其时代的回顾,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悲壮,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市:繁华的都市,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芒砀山:历史名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歌风台:历史遗迹,象征着英雄的记忆。
  • 大风飞云:壮丽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宏伟。
  • 韩彭英卢:英雄人物,象征着历史的悲剧。
  • 未央宫:权力中心,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中的“日边来”比喻什么? A. 从遥远的地方来 B.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来 C. 从天边来 D. 从长安市来

  2. 诗中“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中的“沛公”指的是谁? A. 项羽 B. 刘邦 C. 韩信 D. 彭越

  3. 诗中“韩彭英卢相继死”中的“韩彭英卢”指的是哪些人? A. 韩信、彭越、英布 B. 韩非、彭祖、英布 C. 韩信、彭城、英布 D. 韩愈、彭祖、英布

  4. 诗中“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中的“项王韩侯祠”指的是谁的祠堂? A. 项羽和韩信 B. 刘邦和韩信 C. 项羽和彭越 D. 刘邦和彭越

答案

  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邦《大风歌》:刘邦在战胜项羽后,回到故乡沛县,作《大风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 李白《将进酒》:李白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的豪迈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刘邦《大风歌》与祝允明《歌风台》:两者都以大风为意象,但刘邦的《大风歌》更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祝允明的《歌风台》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与祝允明《歌风台》:两者都展现了豪迈的情怀,但李白的《将进酒》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豪迈,而祝允明的《歌风台》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祝允明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史记》:司马迁所著,详细记载了刘邦及其时代的历史,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