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哥立春即事》

时间: 2025-01-27 04:58:54

青帝收寒岁令回,彩幡今胜下天来。

人声恺乐归歌缶,风气恬和拂寿杯。

发逐时光明似雪,心谙世味冷于灰。

西堂梅蕊今年晚,应待安舆到始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帝收寒岁令回,
彩幡今胜下天来。
人声恺乐归歌缶,
风气恬和拂寿杯。
发逐时光明似雪,
心谙世味冷于灰。
西堂梅蕊今年晚,
应待安舆到始开。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青帝(春神)把寒冷的岁月驱逐,彩色的幡旗今天比天上的彩云还要美丽。人们欢声笑语,纷纷回家,歌声如缶声般响起;春风和煦,拂动着寿酒的酒杯。时间的流逝使人们的心情如雪一样明亮,而对世间的冷暖却如同灰烬一般淡漠。今年西堂的梅花开得晚,应该等到安舆(皇帝)到来后才会开始绽放。

注释

  • 青帝:春天的神明,象征春天的来临。
  • 彩幡:指彩色的旗帜,象征春天的气氛。
  • 恺乐:欢乐、愉快。
  • 归歌缶:人们回家的歌声,像是打缶的声音。
  • 寿杯:盛酒的杯子,象征长寿与庆祝。
  • 发逐:流逝、消逝。
  • 心谙:心里了解、明白。
  • 安舆:指皇帝,象征权威和治理。
  • 梅蕊:梅花的花蕊,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华,号放翁,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韩维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春天的深切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立春之际,春天的到来使人们感到欣喜,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与感慨。春天不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是人们心情的重生,象征着新的开始。

诗歌鉴赏

《和三哥立春即事》是一首描绘春天来临的美丽诗篇。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欢乐的人声以及对时光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首联以“青帝收寒岁令回”开篇,运用神话传说中的春神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降临;而“彩幡今胜下天来”则以鲜艳的彩幡映衬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中间两句描绘了人们在春风中欢聚、饮酒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喜悦和生活的热情。“发逐时光明似雪”则是通过比喻手法,表现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日子的珍贵与美好,而“心谙世味冷于灰”则透露出对世事的冷淡和内心的沉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通过梅花的迟迟开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需要时机,暗含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首诗融合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思考,展现了韩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帝收寒岁令回:春神驱走了寒冷的岁月,春天回归。
  • 彩幡今胜下天来:彩旗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
  • 人声恺乐归歌缶:人们高兴地聚在一起,回家时歌声如缶声响起。
  • 风气恬和拂寿杯:春风温和,轻轻拂动着酒杯,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 发逐时光明似雪:时间流逝如雪般明亮,表达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
  • 心谙世味冷于灰:心中对世间的冷暖有深刻的理解,却又感到无奈。
  • 西堂梅蕊今年晚:西堂的梅花今年开得比较晚。
  • 应待安舆到始开:梅花应该等到皇帝的到来才会开放,暗示着春天的到来需要时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逐时光明似雪”,将时间与雪的明亮相提并论,增强了诗意。
  • 拟人:如“青帝收寒岁”,将春神赋予人性,使得春天的到来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立春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世事的淡然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帝:象征春天的神灵,代表生机与希望。
  • 彩幡:象征春天的气息与活力。
  • 梅蕊: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希望和美好。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春天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帝是指什么?

    • A. 冬天的神明
    • B. 春天的神明
    • C. 夏天的神明
  2. “人声恺乐归歌缶”中的“恺乐”意为?

    • A. 悲伤
    • B. 欢乐
    • C. 平静
  3. 梅花的开放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结束
    • C. 人生的苦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而《和三哥立春即事》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两者皆以春天为主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了宋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及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方法。